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去行政化方能終止“胡娟們”火箭升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05 10:27:17


  中評社北京12月5日電/學術的歸學術,行政的歸行政,方能撥開權力的陰影,讓“胡娟們”的履歷和升遷經得起推敲和考驗。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連續遭遇麻煩。繼招生就業處處長蔡榮生持假護照闖關被抓後,教育學院執行院長胡娟火箭式的升遷速度與不甚詳細的履歷,也立刻成為人們質疑的焦點。

  從胡娟的經歷來看,其提拔的確是火箭速度。2009年6月,胡娟獲得博士學位,1年後,就被學校評聘為教授,2011年4月6日,胡娟任教育學院執行院長。39歲的她是當時學校裡最年輕的院長。2013年,胡娟成為博士生導師。雖然,破格提拔也不一定就有問題。但是,關鍵是破能力之格,還是權力之格。比如,武漢大學85後教授鄧鶴翔,26歲獲得博士學位,讀博期間, 就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和《科學》雜誌上發表三篇論文,學術成果累累,這樣的破格提拔沒人會有不同意見。可是,胡娟在學術研究上並無特別貢獻,而“前校長秘書”的身份難脫權力失範之嫌,其破格提拔就難免讓人浮想聯翩,將其與權力自肥和內幕交易掛鈎。否則,很難解釋得通,一個行政幹部在學術上的非正常晉級之路。

  當然,學術水平一般,也不排除胡娟在行政管理上確實有能力,從而能從校長秘書一路向上,歷任高等教育研究室副主任、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校長事務助理、學校發展規劃處處長等職,也完全堪當執行院長的大任。只不過,在高校行政化的管理體制下,院長的職責並沒有釐清,究竟是學術還是管理?在權力干預學術,行政指揮教學的不良土壤下,既然缺乏制約的權力可以高於規則,執掌權力者也自然樂於運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的學術地位鋪路。

  可以說,胡娟火箭提拔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只不過是久受詬病的高校行政化的又一注腳。行政化已成為高校眾多問題的病根所在,權錢交易、學術腐敗、論文抄襲、院士造假,莫不與之有關。要杜絕校長秘書火箭升遷的現象,也必須從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入手。

  具體而論,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以學術為本位的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少行政權力對學術的干擾和影響。教授的評聘如果不是由學術共同體認可,而是可以隨便憑權力指認,由權力供養,自然惹人非議,也得不到相應的尊重和認同。

  其次,將目前由行政配置資源的模式改為以學術為中心的資源配置方式,讓教授們能夠安心做學問,而不再爭當後勤主任、保安處長,也讓教授們可以在學校和學院事務上擁有足夠分量的發言權和監督權,客觀上可以規範行政權力的運行,對制度漏洞起到彌補作用。如是,類似胡娟這樣疑點重重的晉升就不會一路綠燈、暢行無阻了。

  第三,實現校長院長的職業化,釐清校長院長的職責,把行政與教研區分開來。校長院長們應退出教學和學術研究,不再爭搶資源,也不再去爭評教授和博導,而是專職作好教學和科研的服務保障工作。如果要作學術研究,那就等從校長院長的位子上退下來再說。

  學術的歸學術,行政的歸行政,方能撥開權力的陰影,讓“胡娟們”的履歷和升遷經得起推敲和考驗。高校去行政化說了多年,路徑早已清晰,卻利益重重,知易行難。全國首個試水“去行政化”的高校——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提到,每走一步都很困難。而剛剛結束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明確提出,“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雖然路途漫長,但改革方向已定,箭已出弦,不容回頭。

  (來源:《廣州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