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網球個體戶徐詩霖的成長之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27 11:40:10


 
  徐楊與妻子帶著女兒,拿著旅遊簽證去的美國。到了美國後,徐楊一邊讓女兒進了著名的尼克網球學校,報了一個月的短期班,一邊開始尋找工作。作為一名網球教練,徐楊很快找到了一份對口的工作,並經雇主的協助,將徐楊的旅遊簽證轉為傑出人才工作簽證。徐楊一家就此才能夠長期合法地居住在美國。

  “我們不是什麼有錢人,幾乎沒有多少積蓄可供女兒在美國學網球。”徐楊表示,一家人在美國所有花銷全靠自己當網球教練的收入。確定長期居住在美國後,徐詩霖進入了當地的小學,每天放學後跟著父親練網球,直到她11歲獲得美國國際網球學校全額獎學金前,她每天都是在公共球場接受父親的網球指導。

  “回想起在美國的最大收獲,並不是獲得了多麼優越的網球訓練條件或先進的技術指導,而是美國發達的青少年網球賽事體系。”徐詩霖向記者表示,“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和周邊城市,每周都有青少年網球比賽,一般可以從六七個賽事中挑選一個參加。比賽的鍛煉效果肯定是訓練達不到的。”

  徐楊回憶,那時基本上每個周末都會帶著女兒去參加一項青少年網球比賽,“美國打網球的孩子很多,但絕大多數孩子是把網球當作一個興趣愛好,他們希望網球特長可以幫助自己考上大學或是申請到大學獎學金,把成為職業網球運動員作為目標的孩子其實非常少。”

  由於很早就在父親的指導下接受較高水平的網球訓練,徐詩霖相比同齡的美國孩子,網球水平高出許多,這讓她只能報名參加高年齡組的比賽,她向記者回憶,“我8歲的時候打12歲組的比賽,12歲的時候已經打18歲組的比賽。”

  在徐詩霖快速成長的同時,徐楊靠打工艱難維持著整個家庭在美國的生活,這一狀況直到徐詩霖10歲時才有所改變,“那一年,我的一位好朋友是廣東的一個企業家,開始以個人名義贊助女兒打球,這讓家庭的經濟狀況才有所好轉。”這位企業家以個人名義贊助徐詩霖到15歲,此後,他的企業開始正式贊助徐詩霖。

  徐詩霖11歲時又收到了一份大禮,那一年,因為她的網球天賦和才能,美國國際網球學校決定發給她為期3年的全額獎學金,徐楊背負的經濟負擔至此算是完全卸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