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馬拉松經紀人傳說中的“黑色生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06 06:00:46


2014年北京马拉松赛比赛,戴着口罩的跑者在北京的雾霾中奋战。
  中評社北京12月6日電/“優秀運動員參賽還是以獎金作為驅動,現在的賽事或多或少都設立了這種獎金,因此就一定會有為了獎金而參賽的相關人群。目前來看全世界的馬拉松賽都是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等非洲的運動員作為主體,他們能夠獲得好成績,卻缺乏語言溝通能力和市場意識,即便是一個好的材料也要通過科學的訓練,這個時候經紀人應運而生。”今天,面對近日盛傳的國內馬拉松賽事淪為馬拉松經紀人“操縱比賽”的“黑色生意”的說法,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分管馬拉松項目的副主任王大衛公開表示,就馬拉松賽事來說,經紀人已經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而因“獎金‘被一人領走’”所指,處在輿論中心的中國國家隊前長跑教練、中國頭號馬拉松經紀人陶紹明則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任何比賽都不可能由一個經紀人包攬獎金”,中國的馬拉松市場,國內有六七個經紀人,國際上也有幾十個經紀人參與,“這是靠專業化程度和誠信,適者生存的行業。”而且,從經紀人和運動員的角度來看,無論是獎金額度或是賽事數量,中國馬拉松市場這塊蛋糕,還沒有那麼大——“就1500個在國際田聯註冊的有獎金的馬拉松賽事而言,美國大約有900場,而中國才30場左右。”陶紹明介紹,而和獎金從8萬美元到25.5萬美元不等的五大馬拉松賽事相比,平均三四萬美元的國內知名馬拉松也“只能算普通”。

  和中國馬拉松的處境類似,陶紹明那個擁有80名非洲運動員的“TAO”訓練營,也僅僅是肯尼亞阿爾特雷多地區峽穀中“中等規模”的一個,“國際上的經紀人來自各行各業,醫生、律師和音樂人都有,那個峽穀里有好幾百個訓練營,每個的人數都是從幾百人到幾千人,我們只是其中之一。”從2012年開始著手馬拉松經紀人事務,至今,陶紹明的8人團隊需要照顧80名運動員的吃、住、裝備、訓練、賽事運作和商業開發等諸多方面,而 “至少拿到獎金85%”的條件也足以保證一名成績大約在2小時10分以內的運動員一年幾萬美元的收入。在“改變命運”的條件下,這門在上世紀80年代由歐洲人發現的“生意”才在非洲得以壯大。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以來肯尼亞選手獲得全球馬拉松賽事冠軍的比例接近85%,因此,具備一定水平的非洲運動員便成了各大馬拉松賽事爭相邀請的“寵兒”。

  儘管,賽事數量難以和歐美抗衡,但中國馬拉松賽事的發展速度卻不可小覷。據統計,2014年在中國田協註冊的路跑賽事已經達到50場,此類賽事已經成為很多城市著力打造的“名片”。但幾個硬指標卻成為衡量賽事“含金量”的關鍵:男子成績要在2小時8分以內、女子成績在2小時28分以內;半程馬拉松男子在1小時2分以內、女子在1小時10分以內者;賽事須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全程電視直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