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燒錢辦賽模式走到盡頭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06 12:58:03


  中評社北京2月6日電/第27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以下簡稱“大冬會”),於當地時間2月4日晚在西班牙南部城市格蘭納達開幕。當晚那簡單而充滿西班牙風情的文藝表演,其實只是本屆大冬會的兩個開幕式之一——10天前,本屆大冬會的部分滑雪比賽就已經在斯洛伐克小城什特爾布斯凱普萊索開始了,賽前舉辦了一個同樣簡潔的開幕式。一屆大冬會由兩個城市聯合舉辦,這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聯想到去年12月,國際奧委會發布了旨在降低奧運會主辦城市辦賽壓力、提升奧運會吸引力、擴大奧運會對青年一代教育意義的《2020決議》,便不難發現,變革正成為國際綜合性運動會在未來一段時間的主旋律。

  就在本屆大冬會開幕前,國際大體聯聽到了一個壞消息: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宣布放棄2019年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以下簡稱“大運會”)的舉辦權,巴西政府稱,當地無法承受舉辦大運會的經濟壓力。

  巴西利亞是申辦2019年大運會唯一的候選城市,在2013年11月國際大體聯決定由巴西利亞舉辦2019年大運會時,原本作為巴西利亞競爭對手的巴庫和布達佩斯都已經退出了申辦。僅有一個城市申辦大運會,這是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在近10年來第一次遭受冷遇,加上2012年2月,斯洛文尼亞城市馬里博爾宣布放棄第26屆大冬會主辦權,這些對於國際大體聯來說,都是不小的振動。國際大體聯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監督委員會委員申震向記者表示,和奧運會正在尋求變革一樣,大運會也走到改革的路口,國際大體聯希望通過瘦身和允許幾個城市聯合承辦大運會的方式,來減輕承辦城市的經濟壓力。

  大運會對於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從2001年的北京大運會到2009年的哈爾濱大冬會,再到2011年的深圳大運會,10年時間,中國承辦了3次大運會或大冬會。2001年~2011年的10年,正是世界大運會歷史上發展最快的一個時期。

  在這10年裡,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和地區對於舉辦國際綜合性運動會的興致很高,國際大體聯也因勢利導,從2003年第22屆大運會開始,採取大運會、大冬會的申辦制。據申震介紹,在2003年韓國大邱大運會之前,大運會、大冬會的主辦城市基本上都是由國際大體聯與相關國家或地區協商確定的。

  與國際奧委會龐大、成熟的商業開發計劃相比,國際大體聯幾乎沒有大運會的商業開發計劃,“國際大體聯是向大運會的承辦城市收取承辦費,然後,承辦城市再自主進行一屆大運會的商業開發。”申震介紹。

  2001年之後,因為新興國家和地區對大運會、大冬會的熱情追捧,以致承辦費逐年增加,其中大運會的承辦費從最初的300萬美元,上漲到2000萬歐元,大冬會的承辦費也上漲到300萬歐元。“對於像中國、俄羅斯和韓國等國力較強、國內市場較大的國家來說,支付這樣數額的承辦費可能問題不大,而且,組委會還可以通過商業開發,獲得一定的經濟回報。”申震表示,“但對於中小國家和經濟實力有限的國家來說,僅僅支付這筆費用的壓力就不小了,更何況,在賽事所需軟、硬件上的花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