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國內自行車賽加速升級 追國際品牌路仍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8 15:52:09  


 
  田俊榮:這反映了觀眾、媒體和企業三者參與度的問題。打造賽事品牌就是挖掘文化底蘊,環法賽融匯了法國的人文、歷史、風土人情,已經形成一種文化。同時,環法賽也是商業展示的最佳平台,吸引了全球商家和觀眾,也贏得巨額經濟收益和廣泛影響力。而我們的比賽總是就賽辦賽,沒有什麼特色活動,也沒有故事,宣傳點太少,觸動不了觀眾的興趣點。

  姜學華:比賽氛圍不熱烈,跟國人對自行車運動不夠瞭解直接相關,只有瞭解、喜歡才會關注比賽。自行車運動在我國地位不高,宣傳力度不夠,老百姓可能會去跟風打網球、打高爾夫,卻不會騎自行車。而且,國內自行車賽事組織水平不高,觀眾到現場看比賽,沒什麼娛樂。

  王霞光:要辦國際性賽事,必須有國際視野。我認為當務之急是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賽事的影響力。宣傳不到位,比賽辦得悄無聲息,就成了自娛自樂。我們還可以培養、挖掘自己的明星車手,利用明星效應提升賽事知名度。另外,可以結合體育旅遊多辦一些相關活動,為自行車賽融入更豐富的內涵。

  發展少規劃 特色不鮮明

  國內賽事何時鑄就品牌

  鄭軼:在環湖賽的示範帶動下,近年來國內自行車賽事頻頻上馬。但目前看來,這些自行車賽事質量參差不齊,個性不夠鮮明,甚至有同質化發展的傾向。若想打造經久不衰的賽事品牌,國內自行車賽還要往哪裡使勁?

  田俊榮:職業自行車賽越來越多是好事。但一項賽事如果沒有創新,終究會價值貶值、日漸萎縮。未來的首要工作就是創新,創造吸引觀眾的看點。其次是制定一個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的規劃。第三是不能照搬別人的套路,要根據區域特點和資源,進行可行性規劃,以賽事為中心,將社會、經濟、文化、旅遊的元素融納進去。

  姜學華:我認為政府要支持自行車運動,也要對自行車賽事進行統一的管理、審批。一項賽事不能只做三五年,打造品牌必須長久,形成一定的歷史積累才有生命力。辦自行車賽事一是要貼近當地人民,二是融合地域特點,三是加大宣傳。辦賽不要求大求全,搞出一個特色就能吸引人。

  王霞光:國內自行車賽起步晚,得慢慢培育這個市場,不可能一步到位。至於創新,必須遵循辦賽規律和實際情况。比如環湖賽已經走出青海,以後可能還要拓展到寧夏甚至更遠,這是否會偏離青海湖的核心特色呢?再如,環中賽的終點設在天津,選手們要從成都賽段飛過去比賽,這是否與自行車運動綠色、環保的理念相悖呢?這些問題也反映出國內自行車賽事探索中的迷茫。(來源:《人民日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