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在姚明和張尚武之間:運動員退役後生活啟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15 14:30:22  


 
  張晟坦言,剛從田徑隊出來的時候,社會的複雜讓張晟一時有些茫然。在哥哥的引導下,他開始嘗試找一些見習和工作鍛煉的機會。他說:“找過好幾個工作,還做了半年多的銷售,沒辦法,要適應社會生活需要給自己一個過渡期。”

  像張晟這樣的退役運動員在上海還有很多。來自東北的女孩張鳴,兩年前從上海賽艇隊退役,經過雙向分配機制走上工作崗位,成為鐵路上海南站有名的女子城管執法隊的一員。

  上海徐房五人制足球隊球員兼教練薛志強,原本是上海申花隊的後衛,退役後進入大學學習工商管理,如今正式的身份是徐房集團的一名公司職員。他的球隊當中,有的是企業員工、有的是西餐大廚、有的是資深調酒師,足球不再是他們謀生的手段,而是一種純粹的熱愛。

  “踢球之外,我們球隊的成員都有正事要做,企業管理、動拆遷、餐飲、上大學等等。每個球員都有踢不動的一天,到那個時候,現在學的東西就會真正派上用場。”徐房足球俱樂部負責人王春說。

“退役後”之路:靠扶持更靠自力更生

  “在運動員的職業規劃和退役轉型發展方面,我覺得教練員和運動員管理培養單位,應該有這樣的意識。”排球名宿、上海體育運動技術學院院長沈富麟說,“畢竟運動員在成長期間,主要精力還是在提高成績上,自身是缺乏這方面意識的。”

  當體操冠軍地鐵口賣藝、舉重冠軍成為搓澡工等退役運動員的案例受到關注後,不少聲音將運動員的職業規劃責任指向了體育主管部門,包括對運動員培養機制的質疑。

  上海市體育局人事處處長符順國表示,關於運動員退役安置的問題一直有相關的文件指導,並不存在“置之不理”的說法。以上海為例,早在1989年就發出了《關於本市退役運動員安置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對上海退役運動員安置工作進行了具體規定。1995年起,上海開始在退役運動員安置中採取指令性計劃下的雙向見面洽談與組織協調落實相結合的方法,引入競爭機制。2002年,上海根據新形勢推出了鼓勵運動員退役自主擇業的安置方法,並於2005年下發了《上海市自主擇業退役運動員經濟補償辦法》。

  上海市體育局在2009年召開的全國優秀運動員保障工作會議上公布的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上海通過組織安置的退役運動員有564人,選擇自主擇業領取經濟補償費的有503人。

  政策扶持固然重要,“自力更生”在不少“退役後”眼中更為重要。丁毅坦言,自己退役前就開始有意識地進行未來的發展規劃,連續考出中學體育教師資格證和大學體育教師資格證,“具備了這樣的基本資質,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平台”。如今,他已是上海體育學院的在職碩士研究生,體育科研將是自己努力的又一個方向。

  張晟覺得,政策的作用在退役之初已經發揮過了,如今到了全新的崗位上,人生的道路還很漫長,未來的發展還得靠自己在新的平台上繼續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拼搏精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