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單獨二胎”孕育中國體育聚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1-24 07:19:51


 
  利於培養團隊協作意識

  對集體項目有促進作用

  金汕:不管是在體育還是在其他行業,人們對於獨生子女政策下的80後、90後的最大感受是忍耐力不夠,團隊意識欠缺,合作能力不足。這個看法應該是有道理的,對於獨生子女們來說,其成長過程陪伴更多的是父母,對於父母來說,最多就是陪孩子玩耍,談不上合作、團隊,因此很多人說現在的小孩都很獨,不懂得分享。而且即便是放學了,過去孩子們直到父母擰著耳朵才回家,基本是與同學、鄰居孩子一起打鬧的,現在的孩子呢,一放學就馬上被家長接回家,讓孩子下樓玩耍也不放心,因為大家覺得到處都不安全。因此,不能說孩子們天生就不合作,而是我們後天造成的,所以這個政策出台後毫無疑問能緩解這種情形,家裡兩個孩子相處本身就是合作與妥協。

  白志標:金老師說的過去的情形我是經歷過的,我也有弟弟和妹妹。那個時候,放學後總是能找到“組織”的,玩得最多的便是打仗,分工明確,站崗的,放哨的,做槍的,找子彈的,基本都是把自己的好玩的貢獻出來,你不願分享那就會被孤立。除了外面,家裡也是一樣,作為老大承擔最多,包括被父母教訓,很多時候是代弟弟妹妹受過,所以對弟弟妹妹既有威懾又有妥協。而弟弟妹妹同樣如此,雖然仗父母“勢”但還不能欺人,應該說,非獨生子女從小就是在這麼一種既是對手又是夥伴的狀態下長大的,大多數人潛意識裡就有一個團隊合作、謙讓的概念。

  胡利軍:實行了這麼多年的的獨生子女政策,我們都是做父母的,你都能感受到一個孩子他自己的孤獨,從小只面對大人,沒有玩伴的概念。兩個孩子的話就不一樣了,很多活動包括一些簡單的體育項目不需要父母就能完成,從小可以培養合作禮讓的意識,這對於我們一直弱的集體項目來說尤其重要,絕對不能各自為王。

  現在我們的集體項目全面萎縮,除了體制方面的原因外,也與獨生子女占主體有間接關係。

  青少年體質增強不會自然發生

  體育政策配套相應跟上

  白志標:胡老師,您剛說家中兩個孩子的話,小朋友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那麼這是不是就意味著過去一直詬病的青少年體質不佳狀態將會有所改變呢?我們知道,在過去三十年中,多為獨生子女的青少年體質指標中,儘管身高、營養等高於過去,但體重、耐力、力量等指標都出現下降趨勢,原因就是因為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中缺少運動。

  胡利軍:理論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和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未來青少年體質指標是趨於向一個好的方向發展的。但這並不是說會自然發生的,需要體育乃至其他相關部門在政策上的配套支持。就拿我們關心的女排來說,據說全國注册的專業運動員也就300人。因為我們體育人才培養率低,使得家長在作出體育職業選擇時猶豫不決。我看過一個資料,我們的三線隊伍向二線的人才輸送率為6.1%,二線向一線的人才輸送率僅為1.96%,這自然讓家長不願意把孩子送到體育這個獨木橋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