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徘徊在體育創業與就業路口的大學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10 13:56:45


  中評社北京4月10日電/“預報名創造了10分鐘內超過32支球隊‘搶’名額的紀錄,微博在短短48小時內擁有了4000多粉絲,最終報名球隊超過預期的64支,參賽球隊覆蓋了廣州十幾所主要高校。”這是去年中山大學一個在校大學生體育創業團隊,通過一場五人制足球賽引起社會關注的數據。儘管團隊此後獲得了不少“接單”機會,甚至已經開始研發線上產品,但在離畢業季不到3個月的時刻,“困擾”還是來了。

  “畢業導致成員流動的現象非常普遍。”這個90後創業團隊成立的威五公司有32名成員,團隊帶頭人是中山大學大四學生吳桐,“昨天,學校團委和創協召開了中山大學創業團隊招聘會的準備會議,很多團隊面臨畢業問題,一部分同學選擇留校讀研,在讀研的過程中繼續運作創業項目,這是大家比較欣賞的一種做法。”而威五團隊同樣面臨核心主力即將畢業的狀況,“通過自然篩選及挽留,現在畢業的人裡,有3個願意全職留下來繼續做,這個數字比較令人欣慰,一般團隊只能留一兩個。”

  在這個團隊裡,僅有少數人的學科背景與體育有關,“更多的來自社會傳播和工商管理等學科。”就讀於哲學系的吳桐,最初以“球迷”的立場才把創業的方向鎖定為足球,“我接觸過以前的中國足球,所以足球給我的預期一開始很低。”但隨著社會對足球關注度的提升,吳桐意識到“足球是大熱,關鍵這是一個大學生創業能夠涉足的領域。”記者通過對多名大學生創業者的採訪了解到,通常情況下,硬件創業或者高科技專利創業等領域,“學生根本做不了。”而且,“專利一般都是教授的,還要經過授權和技術入股,真正好的技術,大部分都給大企業拿去創造收益了,輪不到學生。”因此,市場需求大、技術門檻較低的體育產業,便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了空間,吳桐幽默地總結創業時的衝動:“在風口上,豬可能也會飛起來,我們也是運動愛好者,為啥不拼一把?”

  可投身其中之後,吳桐才發現創業的困難超乎想象。社會對大學生創業公司的能力和誠意普遍不太信任,“覺得他們不靠譜,懷疑他們在忽悠。”而在吳桐創業之初,國家對足球改革的具體方案也尚未出台,在具體的操作中很難得到政策條款的支持,“包括大學生創業所謂的綠燈,我們走了一遍註冊公司的流程也沒能找到,所以,在遇到這方面困難的時候,更多的是自己嘗試克服,實在搞不定的,會請教中大校團委的老師和已經畢業正在創業的師兄師姐,然後再做調整。”

  “缺乏資源、資金和經驗”是吳桐這樣的大學生在創業之初的普遍劣勢,威五團隊的啟動資金,就是吳桐此前運作創業項目的積累,再加上其他成員的東拼西凑,“不是很多。”而運作賽事的資金主要依靠贊助商,以五人足球賽為例,當時創業團隊裡的招商部,接觸過體育用品、飲料、電子器材、文化公司和互聯網公司等不下50家企業。而舉步維艱的歷程並非個案,“當時向銀行貸了款,還向家裡借了一些。”同樣在進行體育創業的首都體育學院畢業生張超,並沒有因為自己出身體院而比其他人“少走彎路”,創業初期,由於對財務方面知識的缺乏,“沒有搞清淨利潤和資金流,最後算下來公司虧損了兩萬多元。”但經歷了這些“創業的必然過程”後,“現在公司的運轉還算不錯,去年的業績翻了3倍。”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