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徐莉佳渴望從運動員變為真水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24 17:15:13


 
  徐莉佳依然選擇了帆船,而且透過帆船,她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在英國,父母通常會在周末帶孩子去體驗和嘗試帆船運動,如果孩子產生興趣,則需要自己打工賺零花錢去買船、參加比賽,“從小培養的動手能力很強。”徐莉佳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時感嘆,“老隊員可以在訓練之餘,教新隊員,賺些‘小費’。12歲以後他們就可以考教練證,積累經費,尤其後期達到一定水平後,開銷更大,他們必須要想辦法籌集資金,才能保證訓練,這樣累一些,但他們的能力非常全面,和我們不太一樣。”回想起自己訓練時“有強大的後勤保障隊伍,除了訓練比賽之外,其他事情不用操心,經費不用擔當,還能有工資收入”,她說“在珍惜這樣的條件”的同時,“有些事情可以放給隊員自己做,這對能力培養也很重要”。

  雖然帆船給了徐莉佳歸屬感,但異鄉客總要面臨挑戰,這種挑戰與生活無關,而是思維方式的問題。“不能滿足民衆溫飽的國家是不是能用動物去監測研發產品?”“一些國家擁有豐富自然資源卻沒有讓國民富裕,錢如何能從開發者手中流向當地人呢?”

  英國南岸的風,讓徐莉佳體會到,陸地上的條條框框不僅能通過揚帆遠航去突破,把視野拓展到世界或環境這樣的大命題上同樣可以縮小自我,“不同於國內記憶性的學習方式,他們鼓勵學生去反對、批判,這種批判性思維很有挑戰”。

  “作為一個船員,怎麼只會那麼一點點帆船的知識?”當這種“批判性思維”用到自己身上,徐莉佳感到“越學越覺得自己卑微。” 盡管已經是奧運冠軍,但她并不認可自己是“真正意義上的水手”,在她看來,“沒有遠航能力的話是沒資格叫船員的”。

  實際上,奧運會中的帆船項目僅占國際帆聯認可級別的1/10,而一直專注奧運項目的徐莉佳“原來只開了一扇小窗”,這讓她決定轉型從事職業帆船,由近岸變遠航便是她正在萌芽的夢想,“以前的每次比賽都是近岸航行,距離岸邊5公裡、10公裡的地方,吃飯、睡覺都要上岸。但像郭川那樣的遠航要求吃喝拉撒都在船上,一出去就是幾個星期、幾個月不回來,這對地理、無綫電通訊、緊急救生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這些課都要補。”

  好在徐莉佳自認并不害怕孤單,漂在海面上,雲朵的形狀、船群的變化和海面細微的風聲與浪聲早已成為徐莉佳成長中的“玩伴”,“所以孤單從來沒在我腦子裡出現過。”讓徐莉佳放不下的唯有另一個真正的“玩伴”——“小徒弟”張冬霜,作為繼徐莉佳後如今國內帆船激光雷迪爾級第一人,張冬霜在明年裡約奧運會的表現被寄予厚望,徐莉佳已准備好盡全力幫助師弟師妹取得突破,但至於自己,“我更傾向於在裡約奧運會擔任‘幕後工作者’,祝福冬霜”。(來源:《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