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千萬不要再走不計成本辦賽的老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14 09:33:33  


4月12日,中國車手馬青驊第一次駕駛著F1賽車來到上海賽車場的“上”字形賽道參加練習賽。這是F1進入中國10年來首次在中國大獎賽的賽道上出現中國車手。
 
賽車運動的普及比打造高端賽事更重要

  F1登陸中國10年,中國站比賽終於出現了第一位本土選手——馬青驊。4月12日,這名25歲的年輕人代表卡特漢姆車隊完成了練習賽,雖然排名倒數第一,並且還不具備參加正賽的資格,但馬青驊已經邁出了中國賽車運動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

  如果放到中國賽車運動在過去10年並無長足進步的背景下,馬青驊的成績更顯得難能可貴。

  從2004年F1中國站第一屆比賽開始,媒體就在猜測中國何時能出現第一位F1車手。即便一個國家可以憑借超強的經濟實力在短時間內彌補賽車運動硬件薄弱的缺陷,但培養車手所需要的軟件卻絕無一蹴而就的可能。

  4月10日下午,正在德國訓練的中國車手程叢夫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以他過去10年的體驗,中國賽車運動“軟件”的發展速度很難讓人樂觀。

  “中國與歐美賽車運動發達國家之間,在賽車文化和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等方面的差距非常大。”程叢夫表示,“絕大多數中國人所理解的賽車運動,還是一項有錢人玩兒的‘燒錢’運動。其實,在歐美國家,又有多少車手出身於富豪階層呢?”

  包括“車王”舒馬赫在內,絕大多數F1車手都來自歐美國家的平民或中產階層,車手的家庭通常只負擔他們在賽車啟蒙階段的投入。

  中國的車手往往需要家庭負擔動輒數百萬元乃至上千萬元的高昂費用,“這本身就是個不正常的現象,像我這樣的車手如果成長在歐洲,家庭根本不需要花費那麼多。賽車運動在歐美國家已經形成了由汽車廠商、贊助商、汽車運動協會和車隊等參與的車手培養平台,這個平台會為年輕車手提供成長所需要的各項保障條件。”程叢夫表示,“可以想象,如果一項運動只有少數富人才能參與,而把廣大普通人排除在外,這項運動能夠發展壯大嗎?如果是在那種發展模式下,F1比賽又怎麼能夠擁有幾億觀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