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新華網:奧運會金牌到底有多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17 11:34:13


 
  而榮譽感絕非虛榮心。人類向極限發起的挑戰,那怕是以秒為單位小數點後3位的進步也是異常的艱難。在冰與火的激情背後,是那些一流運動員流淚、流汗,甚至是流血的種種犧牲。

  如果沒有了對更快、更高、更強的追求,體育競技將會平淡無奇,甚至索然無味。由此,我們才能明白,對金牌的追求應當是對頑強拼搏的精神嘉獎,是對人生的激勵。

  同樣是獲取奧運會金牌,但雅典奧運會上的劉翔和本屆冬奧會上的張虹,都瞬間成為萬眾關注的焦點,不僅是因為他們在基礎大項上的突破,也是因為他們實現了幾代人追求的夢想。試想,如果有一天中國足球奪得奧運會或世界杯的冠軍,那將會產生怎樣的震動!

  中國社會在發展進步,金牌觀念也在發生變化。100多年前,奧林匹克人人能參賽的理想傳入中國,一句“我能比呀”,不僅是翻譯的結果,更反映當時中國人渴望被平等看待的心情。但當劉長春代表中國首次踏上奧運征程的時候,外部世界並沒有多少人拿中國當回事,直到許海峰在洛杉磯奧運會那一聲槍響、楊揚在鹽湖城冬奧會奏響國歌。

  那時,金牌體現的就是實力提升,是中國自覺融入世界的象徵。如今中國人的夢想向更廣闊的天空飛翔,對群眾參與程度高或是觀賞性強的體育項目,提出了更多、更大的要求。比如在國內大中城市悄然興起的冰球,融合了技巧與冒險元素的U型場地,不知催生了多少花季少年的時尚夢想。儘管有些冰雪項目我們目前還並不熟悉,在國內開展還有種種局限,但它們的潛力卻是巨大的,利用市場化手段完全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隨著體育結構性需求的變化,也導致了對金牌份量的重估,這無疑是一種歷史性的進步,將為中國體育深化改革注入更強大的動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