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武漢,從“校園足球”到“足球校園”
http://www.CRNTT.com   2017-12-12 09:37:37


  中評社北京12月12日電/想要駕乘載客人數20人左右的中型客車抵達武漢市礄口區新合村小學並不容易——狹窄的道路,被老舊的居民樓包圍,讓新合村小學更像一個“被遺忘的角落”。但就是這樣一個占地面積不足一塊標準11人制足球場的學校,居然是礄口區乃至武漢市的“校園足球中心”之一!

  《中國體育報》報道,“礄口區是武漢市的老工業基地,武漢市的第一根火柴、第一滴自來水,都出自礄口,特殊的歷史地位造就了礄口人面對困難不放棄、全力以赴想辦法的精神。”礄口區體育局體衛藝站負責人黃紅兵介紹說。

  的確如此,雖然新合村小學硬件條件一般,只有一塊不標準的7人制人造草足球場,但學校創造性地採用了100餘名校足球隊隊員和數百名學校學生分時、分區域上足球課的辦法。記者跟隨中國足協組織的“中國足協新聞委員會城市足球改革發展專題採訪團”來到學校時,正值上午第一、第二節課,有不少孩子在踢球,這就是為了在其他時間段讓其他的球隊、班級有球可踢。另一方面,該校也在教學樓裡設立了室內的“風雨操場”,天氣不好時,孩子們可以在室內踢球,平時也可以讓低年級學生在這裡進行足球課。在當地體育部門、教育部門的共同支持下,新合村小學甚至進行了“上天”的探索,在兩棟教學樓頂部建設了樓頂籠式足球場,解決了一部分場地緊張的問題。

  在這所學校,隨處可見足球的影子:教學樓的樓梯上,張貼著學生們的足球繪畫作品、作文,每個班級也都懸掛著諸如“貝利班”“巴拉克班”“拉姆班”這樣“很足球”的班名。該校德育主任汪建宏介紹說,學校不僅將足球作為教學的一項內容,更將足球融入日常教學的方方面面,讓學校成為一個足球樂園。

  同樣的故事也在萬鬆園路小學上演。儘管因為培養出塗勝橋、蒿俊閔、姚翰林等知名球員早已名聲在外,但萬鬆園路小學和新合村小學一樣,場地條件有限,在一片不規則的大於標準5人制球場小於標準7人制球場的範圍內,學校通過架設圍欄,很好地解決了200多名校隊球員訓練的問題。該校足球隊總教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專家委員會委員鄧世俊介紹說,武漢人的性格就是不等不靠,場地不足自己想辦法,師資不足同樣自己想辦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