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秦皇島“小基地” 體育改革“大樣本”
http://www.CRNTT.com   2018-10-12 16:51:48


  中評社北京10月12日電/和再往北去的大多數港口不同,燕山山脈庇護下的秦皇島港常年不凍。被認為是明長城東端最重要起點的山海關,則時時刻刻訴說著這座河北東部城市的漫長歷史。

  如果說山海關記載的是這片土地的歷史,那麼如今這裡的國家體育總局秦皇島訓練基地,記載的就是中國體育過去40年間不斷改革壯大的進程。

  “幾代人為此付出了巨大犧牲”

  “我是1959年出生的,如果不是因為踢球就下鄉了。”訓練基地國家隊保障處處長史永勝是基地的老員工了,他上世紀90年代就到此工作,也見證了這裡從一所海邊足球學校變為一年要承擔170多項各級各項目運動隊服務保障任務的訓練基地,“幾代人為此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1973年10月,當時的國家體委投資,委托河北省體委、秦皇島市革委會共同興建秦皇島訓練基地並代為管理。《關於委托建設秦皇島運動訓練基地的函》對訓練基地的職能有明確描述:承擔國家隊比賽後的調整訓練和運動員短期療養的任務;承擔部分省(區、市)田徑、游泳、體操、足、籃、排、羽、乒乓球等運動隊的集訓;承擔國家體委交給的其他訓練、比賽任務。

  1976年,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的主體訓練館完工;1979年8月,秦皇島市體委把基地“還給”原國家體委,兩年後訓練基地成立機關黨支部,就算在這裡正式扎下了根。

  在基地工作了近40年的老場館人李廣安記得,“我剛到基地時各種設施和條件都不是很理想,但大家的訓練和工作熱情都非常高”。

  基地就是在學員和職工們不斷建設的過程中發展壯大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基地剛剛落成,職工們用廢石料做成石凳,用鐵皮和膠片做成畫線車,用廢舊木料做成杠鈴架,就連柔道隊和摔跤隊需要用的假人,都有心靈手巧的職工用膠皮填充些廢料派“上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