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組圖:從北京到廣州的亞運穿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12 09:30:02  


2010年廣州亞運會主體育場鳥瞰圖。
 
  廣州亞運會開閉幕式總導演陳維亞表示,廣州亞運會開閉幕式的文化定位是立足中華文化、融合亞洲文化、彰顯嶺南文化,“形式上是場地的變化,實質則是內涵的變化。”陳維亞表示,開幕式第一次在體育場館外舉行,這個改變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是體育從體育場館走向更廣闊的舞台,從體育圈走向更廣闊的社會,從體育行業走向更廣闊的老百姓的體現。” 

從追求金牌第一到實現城市新生 

  北京亞運會創造了亞運會歷史上的幾個紀錄,比如參賽人最多、參賽國家和地區最多,設置比賽項目最多等,20年後,這些曾經的紀錄已經陸續被打破,但還有一個遲遲沒有被改寫,那就是中國代表團創造的單屆亞運會取得183枚金牌的紀錄。 

  伍紹祖回憶說,中國代表團必須取得金牌榜和總分第一,這是中國作為北京亞運會東道主最重要的任務之一,20年後,中國代表團繼續在廣州亞運會上奪取金牌榜第一依舊沒有懸念,不過,在東道主最看重的亞運成果里,金牌數量已不那麼重要,而這也正是廣大百姓的需求轉變。 

  廣州為舉辦亞運而設立的目標中,“讓亞運成果惠及廣大市民”、“以亞運為契機提高市民幸福感”、“使亞運會成為實施全民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升群眾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載體”等,無不體現出廣州希望借舉辦亞運推動城市進步、讓百姓分享亞運成果的期望。 

  廣州為舉辦亞運而進行的城市改造、環境治理等方面的投入和比重遠遠超過了北京亞運會。按照國際慣例運作的經驗,從2007年起,廣州市結合“十一五”規劃、城市建設管理“2010年一大變”和創建國家文明城市、花園城市等工作目標和要求,編制出爐了《廣州2010亞運城市行動計劃》,並於2008年12月起全城動員,進入全面組織實施階段。《廣州2010亞運城市行動計劃》分為城市基礎設施與環境建設、亞運服務與城市保障、亞運文化與城市人文、亞運遺產與城市發展4個部分共76個專項計劃、739個具體項目,每個具體項目都明確了目標任務、分管市領導、牽頭單位、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 

  以亞運為坐標,廣州市勾畫出一個“新廣州”的美麗藍圖:構築“一主三副”的城市空間結構計劃。“一主”即中心主城區,“三副”指在中心主城區南、東、北各發展一個副城區,即南沙、蘿崗-新塘以及花都副城區。廣州傳統的“雲山珠水”的格局將被“山、水、城、田、海”兼具的新格局所取代,形成沿珠江系發展的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型城市結構。 

  正如廣州市副市長、廣州亞組委常務副秘書長許瑞生所說,目前廣州城市建設的最大動力源自亞運,一切改變來自亞運,而最終、最大的受益者是廣州市民,而且益及子孫後代。科學的城市布局、便利快捷的交通、清潔美化的城市環境,都會使亞運時代和後亞運時代的廣州市民生活質量大大提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