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人對亞運熱情為何降溫?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19 05:56:10


 
  隨著中國金牌的不斷膨脹,另一種聲音和思考也隨之而起。2010年舉辦廣州亞運會,較之20年前的北京亞運會,社會的反響已經相當淡然。而199枚金牌的新紀錄頓時引發了爭論。不少人提出,拿了這麼多金牌也該想點別的了,國人不是不願意多得金牌,金牌當然越多越好,但方式應該變一變了,不要把教育和體育產業造就優秀運動員的路途堵死而一味用大量納稅人的錢換金牌。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尤其地域發展很不平衡的國家,財政資源是有限的,對弱勢群體的關注投入也應增大。在特定歷史時期,體育曾經擔負了過多的職能,盡管金牌讓國人興奮和鼓舞,但也占據了驚人的財政資源,影響了民衆體育,也使體育產業的發展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對於一個追求和諧的國家,有更多迫切的問題需要解決,讓體育更多的造福於民。而對於廣州亞運會總投資2577億元形成很大債務,也引發了是否應該限制帶有重複性大型運動會的話題,並在國務院會議形成共識。

  回顧半個多世紀中國的亞運歷程,我們體會到中國的亞運隨著共和國一起由弱變強,而亞運會也從中國人心目中承載的過多功能回歸體育本身。體育一旦不承載更多的功能,熱度也會下降。加之中國的金牌第一毫無懸念,知道結果的比賽魅力當然會下降。尤其隨著北京奧運會的舉辦,亞運會在國人心中也不那麼神聖了。各最受人關注的單項體育如足球在亞運會被邊緣化,連女排、女籃也因參加世界比賽而不參加亞運會,都使比賽精彩程度降低。熱度減弱不僅在中國,這次仁川亞運會截止上周門票僅僅賣出20%,看來亞運會也不可避免地面臨改革和洗牌。(來源 :新浪體育專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