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林富男:墾丁是上帝寵賜的瑰寶
http://www.CRNTT.com   2023-12-24 11:09:40


林茂森攝鵝鑾鼻全景(林富男提供)
育財--飛來石(林富男提供)
佳作- 梁展誌--墾丁牛群(林富男提供)
入選-黃榮群--晨釣(林富男提供)
  中評社高雄9月5日電(作者 林富男)南台灣的墾丁國家公園,有山、海、河湖與港,又有濃烈的人情味,是全台灣觀光景區年參訪量最高的景區,每年約700萬人次;台灣的年輕族群想到旅遊渡假,首選就是墾丁,其名聞遐邇也深深的吸引港澳的青年朋友。賞覽墾丁之美其實更應該閱讀她所蘊涵深奧的歷史文化。

  墾丁國家公園地處台灣的最南端,三面臨海,站在同一位置同時可以望見太平洋、巴士海峽與台灣海峽。有黑潮暖流過此處,水質清澈,水溫適宜,是台灣七座國家公園中,最早成立的(1984):海域面積18084公頃,陸域有15206公頃,全境計有333平方公里,園區內屬熱帶型氣候。據2011年統計,動物有4825種,其中魚類有1176種,占世界1/20;石珊瑚超過250種,還有更多的軟珊瑚爭妍鬥豔勾畫出繽紛的海底世界,珊瑚物種居世界第三名。陸域有50多種蝴蝶,植物共有1921多種。環顧墾丁國家公園位在台灣最南端的恆春半島上,地馥奇麗,動植物繁美,文化豐彩煥發,此處居民樸實、熱忱、友善,而半島上墾丁雙岬,有如鑲滿永不褪色的珍鑽,閃耀著令人激賞的光芒,墾丁的美只能用上帝寵賜的瑰寶來形容她。

  墾丁公園位處恆春半島的最末端,轄區跨越著恆春鎮、車城鄉與滿洲鄉三個行政區,當然恆春鎮所占面積最大,人口約三萬人, “恆春”顧名思義就是四季如春,宜居宜遊宜樂,再探究恆春這座百年老鎮,1930年前稱之為”琅嶠”,一段深遠琅僑文化的歷史故事。

  史前遺蹟訴說著人類歷史文明的演進。筆者建議,在玩賞遊樂墾丁之美,更需要以心來閱讀她的歷史文化,早在五千餘年前已有一群海洋民族在這山海之間耕耘出南島文明,在18世紀中葉,這福爾摩沙南端如錦鯉的尾鰭“墾丁雙岬”,曾躍進世界的歷史舞台,迄今仍保有這段絢麗的風華。這些歷史文化,從其古蹟保存與史前遺址的挖掘,足能道盡墾丁豐厚的歷史文化之美,墾丁不只是相機可以拍得到她的美,我們更應用心去閱讀她的內在之美。

  史蹟是歷史的見證者,按墾丁公園內保存的“鵝鑾鼻燈塔”與“南仁山石板屋,恆春鎮內的城池”等古蹟觀之。筆者,今先就大陸遊客羡慕來台灣必遊之地“鵝鑾鼻燈塔”作一則介紹。

  燈塔起建於1881年的光緒年間,因鵝鑾鼻海面,為海程轉捩之處,下處暗礁,海面兀立巨石,即今之“七星岩”,美國鑑於航行需要由美籍哈爾定籌劃在此建燈塔,以利航行,由時任台灣總兵吳光亮,兵備道劉璈所督造,當時工程浩大共花費20餘萬銀兩,才於1883年建造完成啟用,是清朝時期在台灣興建的第一座燈塔。建成之後清廷還派兵戊守燈塔,屬世界少數的武裝燈塔,但她卻有著歷史的殘缺,1895年清廷因簽約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恆春知縣歐陽萱奉命將燈塔炸毀,迄至1898年日本又撥款重建,後又於二次大戰中,因地形地勢之重要,被美軍機炸毀。至此,我們也不難想像她的歷史定位與重要性。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