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兩岸民主和平論”下的政治互動架構探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1 18:10:51  


  中評社香港10月21日電/《兩岸民主和平論下的政治互動架構探析》,作者:王鶴亭,河南師範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深入,兩岸政治對立趨於緩和,兩岸政治關係的結構性矛盾與難題不斷被擺上台面,如“十八大”提出“希望雙方共同努力,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連習會”上連戰提出“要兩岸建立對等、平衡、有效的政治架構”等,“習吳會”上習近平則倡導兩岸“堅持增進互信、良性互動、求同存異、務實進取”。在和平發展的大背景下,兩岸共識與政治互信的累積、良性政治互動架構的形成與維持是雙方“共同默契”與“合意”的結果,因此,遵循現代政治理念及準則,民主作為應兩岸政治互動的基本準則之一;同時,兩岸關係無論在物質結構上,還是在觀念層面上都存在明顯的異質性特征,兩岸和平互動的達成不同於國家間的理性選擇,更缺乏一國內部一體化的共同規範與認知,所以,存異求同,選擇適當的民主模式經由雙方來共同處理兩岸政治難題,將有助於構建兩岸良性政治互動的政治架構,更有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深入、全面與協調。

  一、兩岸政治互動架構中的民主價值選擇

  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需要兩岸的“合意”與“合力”,民主是處理兩岸關係的一個重要原則和程序。

  1、以民主原則處理兩岸關係是價值驅動的選擇。
依據現代基本政治準則“主權在民”,民主限定了政治事務的最終決定方式。“民主是個好東西”,民主已不再是一個爭論性的價值,“當代世界便不再有民主與專制在理論上的正面交鋒,它已經轉換為不同形式的民主之爭,真假民主或正統與非正統民主之爭,形式民主與實質民主之爭,民主的不同釋義之爭等等” 。“民主程序為設立和重構權威邊界服務,而且在這樣做時它們幫助產生了信任和權威的表達方式” 。民主作為一種基本政治價值具有普適性,以民主作為一種處理兩岸分歧的原則,在這一點上兩岸具有較高程度的共識,只不過對於民主的範圍、適用對象、模式等具體問題上存在較大分歧,例如“兩岸中國人共同決定”論、“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決定”論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