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力戒“經濟增長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25 08:31:12


  中評社香港1月25日電/英國《金融時報》1月24日載文《中國力戒“經濟增長癮”》,摘要如下:

  中國經濟變得越來越依賴於“速效藥丸”,生產每一單位GDP所需要的投入卻越來越多——比如寬鬆的信貸以及廉價的原材料。債務規模顯著增長,而其中有一些是無法償還的。產能規模過度膨脹,超過了經濟實際需求。

  去年3月就任中國國家主席的習近平已經正式發出了警告,要適可而止。從現在開始,中國不會再不計成本地追求經濟增長。政府將更加強調經濟增長的質量。從多個跡象都可以看出中國政府的態度轉變。短期利率被允許上升了近3個百分點,信貸增速也從可怕的峰值23%降到了18%(不過這一水平也很難說得上是適中)。電、水以及土地等投入品的價格將由市場力量來決定。

  從現在開始,對地方政府的考核將不再看經濟增速,而是要看他們在清理不良債務等其他方面取得的進展——至少官方宣傳是這麼說的。在借款問題上,中國政府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做了坦白。兩項審計結果報告已經公布,其中詳細介紹了政府債務增長的情況。即便是其中較為樂觀的一份報告也承認,地方政府債務在短短兩年半之內上升了近70%,即使是剔除或有債務之後的漲幅也達到了40%。

  在這種方向轉變中暗含的,是對於經濟增長速度以及經濟效率的權衡取舍。中國政府預計2014年的經濟增速約為7.5%。前幾年,中國政府刻意壓低經濟增長預期,隨後又以勝利的姿態超過預期。今年可能相反。到2014年底,經濟增速或放緩至6%,即便2014年整體的經濟增速仍可能達到或超過7%。

  極高的經濟增速已經不再像過去那麼重要了。中國的勞動人口數量現已開始減少。雖然很多大學畢業生感到很難找到他們渴望的工作,但對於中國經濟整體而言,失業不太可能成為一個問題。如果中國政府現在將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作為目標,則需要讓私人部門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希望在於,如果放開銀行業,允許私營企業與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正面競爭,資本將被分配到中國經濟中效率更高的領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