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台灣如何看待大陸軍事科技的發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12 14:04:18  


 
  台灣的基本政策是“親美、友日、和中”

  另外,關於主席剛才說將來我們會站在中立的立場,我個人覺得有一點太樂觀。基本上我們目前的“國家政策”,就是不久前報紙說的“親美、友日、和中”。顯然,“親”、“友”、“和”這三個字在中國的字彙裡面,輕重等級是不一樣的,“親”是最重要的。從中可以知道,將來台灣的“國家方向”還是“親美”,絕對不是站在中間成為“芬蘭化”。台灣與大陸維持和平,但是這個“和”輕於“友”、更輕於“親”,因此“親美”是最重要的。今天台灣民意對美國如此的看重,所以台灣沒有一個執政者敢違背民意,沒有執政者敢說要“中立”。

  台灣不可能“有效嚇阻”
  只能“有限嚇阻”

  關於我們“國軍”,說來話長,我們經常講要“防衛固守,有效嚇阻”,我個人認為我們很難做到“有效嚇阻”,怎麼有效?對岸這麼多目標,光是雷達站就一、二百座,讓哪一個失效呢?讓全部失效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我們只能“有限嚇阻”,因為台灣有能力讓大陸感受到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如果要打台灣的話)。

  張國誠:現在我們海軍情況是買不到船、造不出船,這個問題如果可以解決的話,我想這是“國防”重點;如果不能的話,還是只能從現有階段著手。

  蔡翼:台灣有必要維持強大的軍事實力

  台灣與大陸在戰略上來看,不管是合作的夥伴,還是競爭的對手,我覺得我們應當是強本西進。今天兩岸不論在什麼情況之下,不論是談軍事互信機制,甚至觸及統一,台灣都要有相當的實力。所以“國軍”代表了兩個意義:一是“中華民國”作為主權國家必須要保有強大的“國防”力量,這不單是針對大陸,也是對周邊國家必要的安全機制,其中包括了釣魚台主權或者南海權益的維護;二是與任何對手談判的時候,包括釣魚台的主權之爭都必須要以實力作後盾。因此講到“國防”問題,其實不論是莫瑞的看法也好,或是其他美國海軍戰院專家的看法也好,剛才張教授說提升地面部隊戰力,我想都是必要的。但是現代戰爭如果無法有效掌握海空優勢是很難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我認為台灣“國防”現代化有三要點:

  第一,國家利益獲得有效的保障必須以台灣真正所需要的“國防”為基礎,重新檢視我們到底要建立什麼樣的武裝力量才能保障台灣的安全及所管轄的經濟海域。

  第二,建軍備戰必須考慮台灣現階段整體的經濟狀況,每分錢的花費都需要精打細算,錙銖必計,所以如何就現有條件下有效發揮“國軍”戰力是非常重要的。充實戰力並不代表要花大筆銀子去購買新的武器裝備,主要先是如何將現有的武器裝備作有效使用才是最重要的;比如上次飛彈試射,脫靶頻率太高就凸顯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第三,我要特別強調台灣“國防工業自主”的問題,不論的中山科學研究院也好、聯勤兵工體系也好都是國防工業自主非常重要的支柱。近二十年來歷任台灣領導人對於“國防自主”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與支持,讓原來好不容易建立的“國防工業”枯萎凋零,無法進一步發展,實在讓人感到十分扼腕。

  畢誠倵:由強調“莊敬自強、處變不驚”
    變為“裝靜自嗆、處亂不動”

  剛剛主席說好像台灣的普通大眾對於這個問題漠不關心,而我的觀察是,在蔣經國時代台美斷交,那時我們喊出的政治口號是“莊敬自強、處變不驚”;現在馬英九上台以後,這兩年多來,我發現社會上出現一個現象,我稱為“裝靜自嗆、處亂不動”。“裝”是裝得好像很安靜,大家都不講話,“自嗆”是國、民兩黨之間互相嗆聲;“處亂不動”是外面怎樣紛紛擾擾,我們都好像無動於衷,這是我觀察到目前台灣的社會現象。

  台灣是中美角力天秤上一個重要砝碼

  剛才也提到我們台灣將來到底應該站在什麼樣的歷史角度。其實以目前來說“新三國時代”已經出現,就是中國大陸、美國與俄國已經愈來愈明顯;政治上排行來講,美國是老大,歐洲以俄國為主,軍事實力上來講,美國第一,俄國第二,中國第三。但經濟實力上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其經濟吸附力和全球影響力越來越大。當今世界會以這三國之間的互動為導向。例如2010年的“天安艦事件”就暴露出一些線索,講穿了就是北京政府與華盛頓之間的無形角力,出面的是平壤與首爾;俄國在旁邊撿便宜,所以俄國從頭到尾都沒有出聲,只有到最後鑒定是何種魚雷擊沉天安艦時才出手。從滿清末年開始,俄國就一直玩這種遊戲,經常是最大獲利者。

  現在我們來看台灣將來會站在何種歷史定位呢?我認為,從2008年320之後,沒有“統派”與“獨派”、只有“親美”與“親中”兩派的鬥爭,這種趨勢現在已經非常明顯;台灣是中美兩大國角力天秤上重要的小砝碼,不管是親美、友日或和中,砝碼只要稍微一偏,就會破壞平衡,不管偏哪一邊,另一邊就會受損。所以,台灣將來的領導者,只要掌握這個原則,就可以為台灣爭取最大的利益--除了政治利益,還有經濟利益,包括陸客來台投資。

  台灣政治人物要成為領導者需具備三個條件

  我認為不管藍營綠營,今後台灣的政治人物要成為台灣領導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是民意,有多數民眾的支持;第二是美國人的支持,也就是要符合美國在亞洲的利益;第三是北京政府不討厭,否則大陸不但不可能“讓利”給台灣,也不會接受海峽兩岸長期分治的現狀。

  此外,我還認為,不管兩岸軍事交流也好、軍事互信也好,要裁軍或擴軍,都要根據未來政治走向而定。今後“國軍”仍要維護“中華民國”的政體,同時也要積極捍衛釣魚台及南海海域的“中華民國”固有疆土。

  林正義:不管如何台灣都要維持基本的防衛能力

  對於台灣的“國防安全”,不同的政黨執政會有不同的因應方向,但不管如何,台灣都要維持基本的防衛能力。

  至於台灣“國防”安全未來應該如何因應,我還是認為執政黨的不同,會決定台灣因應方向。目前的執政黨在莫拉克颱風之後,軍力投入到內部救災比重較多,這種非戰爭的軍事行動,在我們“國軍”任務上受到比較大的突顯。這會不會連帶受到中國大陸軍事科技快速興起,是不是會讓馬政府做些調整,我希望是能夠有一些調整,包括我們看到在殲20之後,馬“總統”也第一次提到潛艦,在過去幾乎都不提潛艦採購,還有地對空飛彈的試射。

  所以,在兩岸關係緩和之後,可能還是要有基本防衛能力的強化。就這點來講,民進黨應該會與國民黨不一樣,民進黨會講得比較清楚。它與中國大陸比較屬於對峙關係,親美的做法也比國民黨明顯。所以,一個領導人要讓美中同時喜歡,我覺得很困難,不管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的領導人,要做到那種理想境界,我相信還是很困難的。

  台灣面臨更多挑戰

  台灣可能要面臨到美中國防高科技的對峙與衝突;台灣能夠扮演的角色,相對來說,變成在旁觀看,比較無法像過去那樣扮演一個積極角色、或與美國完全靠在一起的位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