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兩岸交流30年 不信“回家”長坎坷
http://www.CRNTT.com   2017-11-21 12:06:08


楊祖珺在“兩岸交流三十年紀念會”上發言。
 
  1987年10月15日,時任台灣內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的吳伯雄代表台灣當局宣布:除現役軍人和公職人員外,在大陸有血親、姻親、三等親以內親屬的,可以申請赴大陸探親。

  回家 推動兩岸新局

  有什麼能抵擋親情的力量?30年前的11月2日,台北開辦回大陸探親手續首日,凌晨起就排起了長隊。記者詢問一位當年隊伍中的老人:“已經開放了,可以等啊,為什麼要連夜去排隊?”他有點生氣地答:“等不及了啊!我都50多歲了,我爹娘還在嗎?早回去半天都可能見得上一面。”

  1988年1月14日,楊祖珺陪同第一個探親團——台灣返鄉探親團踏上回家之路。她在紀念會發言時談到了“老小兒的暗夜啜泣”,即轉道香港時,他們住在廉價的不隔音的旅社,夜半時分聽著彼此的啜泣聲難以入眠。

  人潮衝擊著“三不”的閘門。11月2日辦理申請探親的首個工作日,1300多人辦理了手續,半年內,申請人數達到14萬人。“回家”突破禁忌,打消因歷史和隔絕造成的恐懼敵對,創造了兩岸全面交流的機會——1988年2月1日,台灣當局放寬赴大陸探親次數;1988年7月,放寬探親者的身份限制;此後,允許通過民間團體與大陸通信,允許間接購買大陸原料,允許在海外與大陸留學生接觸,允許經審查的大陸出版品入台……

  1990年和1991年,海基會、海協會相繼成立;1992年兩會在香港會談後達成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1993年,“汪辜會談”跨出兩岸高層人士接觸商談的第一步;2005年,國共兩黨領導人實現了時隔60年的首次握手;2008年,兩岸實現歷史性的“三通”——海、空運直航和直接通郵;2011年,台灣開放大陸學生赴台攻讀學位;2015年7月,大陸對台灣民眾免簽注;2015年11月,兩岸領導人會面,確立了兩岸關係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回望1979年大陸對“三通”的呼籲,台灣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席、作家藍博洲說:“現在已經是‘四通’,多了通婚。”同時他也說:“兩岸多風雨。”李采恩以親身經歷講述“風雨”的感受:“2007年我結婚後初到台灣,一下飛機就被帶到了面談室,看到警官和攝影機,問了我各種問題,包括婆婆家的電話號碼、婚宴擺了幾桌,我真的說不上來,我長這麼大沒被警察問過話,緊張得要哭了。”“面談”、“三限六不”,這都是針對大陸配偶和大陸學生的特殊條款,歧視與敵意如影隨形。打破隔絕的交流合作的兩岸關係中,新的障礙叢生,新的坎坷不斷。

  一家 尚待情感回歸

  楊祖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為推動返鄉探親奮鬥的很多名字,其中包括學者王曉波。“他是我們的文宣,幫我們寫傳單。在討論探親團返鄉時,王曉波建議去祭黃陵。回家不僅是探親,也是尋根,回到精神的家鄉。我認為這個建議很好,我們就去祭了黃陵。祭文是王曉波寫的。”

  記者於30年後讀這篇祭文:“大劫未了,太平難期;願我先祖,佑我華胄;同室止戈,永棄相殘;再結同心,光大中華。”感覺於今更切中時弊。30年前,台灣社會各界對老兵付出了同情與關懷。楊祖珺在述說往事中說道:“我們之所以在1986年、1987年推動開放老兵探親,是因為有錢有勢的那時已經通過香港、美國與家人聯繫或見面了,只有最基層的老兵沒有錢、沒有門路,最無助。即使開放了,我們要組團回去,也凑不出旅費。我就電話打給張艾嘉(知名影星),說明情況,她說‘好’,就贊助了我們返鄉團的機票。這件事過去我一直沒有講。在推動返鄉的過程中,很多人像張艾嘉一樣,只要遇到需要幫忙的人,都會出手支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