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浙江德清:點土成“金”換來多贏效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28 06:40:03


  中評社北京9月28日電/在德清鐘管鎮鐘管村香窑裡,通過“旱改水”整理出來的500畝農田上,根壯苗綠的水稻已長到膝蓋高,秋風微過,滿眼綠波,一派好收成的景象。

  湖州日報報道,去年下半年,全省開展“旱改水”耕地優質提升試點工作,鐘管鎮成為省首批“旱改水”試點。經過前期的土地平整,建造機埠,構築渠道、進水軟化土壤等措施,年初至今,村裡已經完成“旱改水”約500畝。鐘管村村委會主任姚建山說,這個舉措不僅盤活了土地,增加了村民收益,更讓村莊變了樣。該鎮副鎮長房紅良說,目前全鎮有1200多畝昔日的“雞肋”地,通過土地整治,集中成片、田塊成方、渠網縱橫,新增水田面積1104畝。

  與香窑裡相鄰的沈家墩村,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南北木橋點約200畝的水田長勢喜人,水稻田邊,一條兩面光的水渠裡流著清水,澆灌著這百頃良田。“這裡已被村裡的水稻種植大戶房春華承包了,每畝800元以上。 ”“這得益於農村土地整治,得益於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思路。”房紅良感慨地說。以往村莊缺乏規劃,農宅穿插其間,農田較為零散,難以實現規模經營效益。進行土地集中整治,連片集中開發整理,再承包給種養殖大戶,效益就明顯出來了。這一點,當了10多年種糧大戶的房春華感受最深。已經在縣內外種植1000多畝水稻的房春華,今年投入500多萬元,造起了廠房,實現種植、研發、加工、銷售一條龍。

  對土地的整治不僅讓種植大戶嘗到甜頭,也加快推進了新農村建設。在沈家墩村,我們看到舊村搬遷的330多戶農戶陸續集聚到規劃整齊的新村。“新村建設不搞一刀切,建了安置房、多層樓房、排屋、別墅4種模式住房,供村民根據經濟能力選擇居住。而且農房一集聚,公共配套設施也跟上了,村民生活水平有了質的提升。”村有關負責人這樣介紹。“旱改水”使水渠等農田配套設施日趨完善,為發展現代農業園區夯實了基礎;土地複墾,騰出了土地,保護了耕地,改善了環境,一句話,通過這些項目帶動,最終讓百姓得實惠、村莊更優美、集體更壯大,起到了“一石數鳥”的效果。

  據介紹,今年,鐘管鎮更是把農村土地綜合整治作為縣百日攻堅的重點項目,力爭在三年內三個項目實現新增水田1980畝。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