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今日桐廬 翰墨飄香的“書法之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4-01 16:01:51


水碧山青畫不如
  中評社北京4月1日電/杭州日報報道,山川靈秀的桐廬大地,是藝術生長的自然沃土;悠長豐厚的歷史文脈,更是藝術生長的深根蔓枝;活力多彩的現實生活,則是藝術提煉的火熱熔爐。這些無疑為桐廬留下眾多的中華傳統文化符號,而書法就是其中一個閃耀的亮點。3月31日,“中國書法之鄉”花落桐廬縣,桐廬文化領域再添一塊“金名片”。 

  昔日桐廬 書家輩出的“文化沃土”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杭州桐廬山清水秀,風景如畫,歷史悠久,文化大家紛至沓來,本地書法名家輩出,在桐廬創作了豐富而經典的書法藝術作品。 

  自古以來,桐廬吸引歷代無數文人墨客在此暢游吟咏,流連其中,留下眾多的筆跡墨寶,形成了獨特的人文景觀。據史書記載,書聖王羲之等曾在桐廬桓山餌術三年,其間王羲之桐江訪戴顒傳為佳話;北宋米芾桐廬錦綉閣題匾的故事也廣為流傳;南宋陸游的《桐江帖》更如至寶,成為後人學習書法的法帖;清代著名書法家倪元璐也在桐廬留下珍貴的墨跡;現代馬一浮、豐子愷等大師因為避亂而與桐廬結緣。 

  唐宋以來,縣域內有大量的題名碑記和摩崖石刻,如分水碑林、嚴子陵釣魚台碑廊、桐君山摩崖群和閬仙石刻群等。在桐君山麓的懸崖陡壁上,先後發現了自唐宋以來30餘處摩崖石刻,年代久遠,十分珍貴。在高山閬仙洞4米高的崖壁上,有巨型摩崖一處,長約3米,高約2米,字若巴掌,洋洋灑灑200餘字,蔚為大觀,為桐廬縣境內面積最大的摩崖石刻。 

  在積澱豐厚的文化沃土中,孕育出奔放雄渾的書藝傳統,桐廬在歷史上湧現出眾多書法名家,據史書藝文記載的書法家有七十多人。如唐代著名詩人、書法家徐凝、方幹、施肩吾,元代著名書法家俞和,明代的姚夔,清代的袁昶,還有現代的書畫大師葉淺予等。俞和能詩,工書翰,活動於元末明初,後隱居不仕。早年嘗親見趙孟頫運筆之法,深得其中三昧,故能形神俱肖,後人常以其字冒為趙書。有論者說,“紫芝(俞和)所書,深得鬆雪(趙孟頫)筆意,而圭角稍露。比之鬆雪,正如獻之之於羲之也。”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篆隸千字文》是其篆書和隸書分體間書的書法傑作,書法結構簡練隨意而無匠氣,筆秀雅而挺勁,自有書卷氣。袁昶不僅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也擅長書法,一生著作很多,有《漸西村人初集》《於湖小集》《金陵雜事詩》《水明樓集》等,《國風報》《甲寅》等刊載其遺稿。一代宗師葉淺予,中國漫畫和生活速寫的奠基者,其書法自然清新,與其畫作相得益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