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公共交通到村頭 浙江城鄉加快“無縫對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26 09:22:07


  中評社北京5月26日電/浙江在線訊,最新統計表明,2015年浙江省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之比為2.07∶1,倍差全國最低。專家對此評價:浙江城鄉邊界越來越模糊,無論是收入、基礎設施、人的素質還是社會管理,正加快實現“無縫對接”。
  
  這一變化,緣自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工業反哺農業,是農民增收的重要一環。新昌縣羽林街道新岩村的求呂霞,1999年進入當地的中財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務工,當時月收入600多元,現在漲到5000多元。新昌縣已有2萬戶農民進城務工,年收入人均4.44萬元。
  
  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的調查顯示:2009年到2015年,6年間浙江全省農民人均收入實現翻番。其中工資性收入2015年達13087元,占了62%。
  
  浙江土地資源匱乏,浙江省委、省政府千方百計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國內最大影視外景拍攝基地橫店影視城,2015年接待171個中外影視劇組、1518萬名遊客。鎮里的小裁縫做起了戲裝服飾製作,泥水工、木匠成了置景師、道具師;有“中國網店第一村”之稱的義烏市青岩劉村,去年線上交易額達40億元,村民成了“裝貨員”“發貨員”。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浙江省委一屆接著一屆緊抓“生態省建設”,讓浙江農民真正實現了在家門口致富。麗水,這個地處浙西南的偏僻山區市,不僅生態環境質量全省第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也連續四年全省第一。淳安楓樹嶺鎮下姜村,大年除夕仍有遊客流連忘返。如今,旅遊已經成為浙江“金名片”,旅遊部門近年多次在全國遊客中調查:鄉村旅遊您首選哪裡?浙江得票總是名列前茅。
  
  在保證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同時,浙江在全國最早建立了新型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最早實行養老城鄉一體化,農村居民、城市無業者等人群全部納入保險。過去5年,浙江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從每月60元提高到120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均籌資標準從237元提高到661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從每月245元提高到570元。從2014年起,還建立覆蓋城鄉的統一大病保險制度,將15種大病特殊用藥納入支付範圍。截至目前,全省已向9萬多名患者支付超過10億元大病保險基金,基本解決農民“因病致貧”問題。
 
  截至2015年,浙江率先在全國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絕對貧困現象。即使偏遠的鄉村,也實現了“三頭”——公共交通到村頭,硬化路面修到地頭,超市開到門頭。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