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人民日報:浙江嵊州城中村改造顯成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29 10:43:01


  中評社北京11月29日電/11月26日,周末,微雨。但在浙江嵊州城中村改造指揮部,工作人員仍在加班,協調城改工作。

  《人民日報》報道,嵊州從2014年開始試點城中村改造,今年全面鋪開,目前已完成城中村拆改面積100多萬平方米,為城市核心區拆出了3000多畝“黃金地”。今年9月,嵊州啟動了新一輪改造,計劃在今年底前完成8個區塊、86萬平方米的城中村改造。

  為啥要拆改?亂!

  “有多亂呢?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種亂養、亂貼亂掛。”嵊州市城南管委會(三江街道)主任黃柏才說,絕大多數城中村的基礎設施都很差,比如道路沒有硬化,雨污處理系統不完善,甚至還有露天糞坑。更大的安全隱患在於嚴重的私搭亂建,許多住戶用空心磚在原有基礎上任意加高加寬,擠占了道路,最窄的地方只有1.5米寬,消防車和救護車都進不去。

  在下南田村村民丁國忠看來,拆改很有必要。“以前在村裡住,房子蓋得很密集,連太陽都曬不到,白天還要亮燈。”拿著拆改後的補償款,他不僅買了新的商品房,手頭還有一大筆儲蓄。金鈞祥是謝慕社區拆遷戶,他用拆遷補償款和存款,在玉蘭花園買了一套130多平方米的住房,還買了60多平方米的商業用房,每年有5萬多元的租金收入。

  嵊州市委書記孫哲君說:“做城中村改造工作,本質上是群眾工作。”如何讓老百姓滿意?嵊州設定了“三硬一平”。

  比例“硬”。區域內的簽約率必須達到90%以上才能實質性啟動。全市上下部門聯動,派出了100多個工作小組,進村入戶開展群眾動員工作。據嵊州城南新區管委會建設管理局局長周方均介紹,工作小組不僅要做好政策宣傳、群眾發動,還要站在拆遷戶的角度對照政策幫助“算賬”,甚至還要調解因補償金而引發的各類家庭內部矛盾,當好“老娘舅”。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