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杭州城中村改造 看得見的暖心與溫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26 12:21:43


 
  公開、公平、公正,班子成員“提前簽”,特別選出了58戶拆遷戶代表家庭實行“帶頭簽”,發揮了很大作用。王曉勇說,他們還依托黨員網格化管理,每位黨員還認領一到四個聯繫戶,G20峰會時的經驗就派上了大用場。

  一幕幕溫情與和諧的畫面,在拆遷過程中不斷上演。

  “拆的時候真的哭了。”王曉勇也是沈家的村民,原先住在門婆園65號,家門前的石拱橋、潺潺溪水伴隨著他的成長記憶。要搬遷了,他特別把門牌號的牌子保存了下來。

  在沈家村,村裡為每一戶簽約完的家庭在舊居前拍攝全家福,留下一份共同的視覺記憶。

  而在草庵村,也特意保留了騰房後的門牌,形成了一面門牌墻,成了很多搬遷村民睹墻思家園的精神歸宿。

  “住在這裡真是開心,都不想回去了。”

  過渡期間,如何讓老人們過得舒心?沈家決定將原本是村辦的員工宿舍樓改造成老年公寓,專門供80歲以上老人入住。

  公寓共五層樓,每個房間都有40多平方,租金800元/月,而同樣的面積,同樣的配套設施,如果對外出租,價格大概在1900元/月。現在這裡住了300多位老人,基本都是以前的老夥伴,平日裡好生熱鬧。

  “這裡條件蠻好,家裡什麼都有,都不想回去了。”83歲高齡的孔雲泉身體硬朗,今年3月搬過來住,是最早一批入住的村民。

  走進孔奶奶家,屋裡收拾得格外整齊乾淨,墻上掛著好幾張與子女們的合影,顯得尤為溫馨。接近中午,孔奶奶已經把午飯燒好了,一盤鹽水蝦,一碗番茄蛋花湯,清清爽爽。說起住在這裡日子,孔奶奶滿臉笑容。“大家聚在一起也能說說話聊聊天,比以往過得更熱鬧更開心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