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浙江:打造魅力佘寨 發展美麗經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28 11:08:42


麗水蓮都沙溪村。
  中評社北京7月28日電/近年來,浙江省少數民族地區大力開展特色村寨建設,積極推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理念轉變、農村少數民族群眾職業轉化、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經營轉型,有效拓展了少數民族群眾增收創收渠道,有力提升了少數民族村寨美麗品牌印象。浙江省少數民族地區,從各自實際出發,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發揮生態資源禀賦和民俗風情文化優勢,走出佘鄉風情濃厚的鄉土實踐道路。

  “旅遊+”產業重塑,“景區化”主客共享

  人民網報道,浙江省少數民族村寨,不少都位於自然資源富集、生態區位重要的地區,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少數民族村寨規劃、建設、經營創造出得天獨厚的基礎條件。

  溫州市泰順縣司前佘族鎮左溪民族村,毗鄰烏岩嶺國家自然保護區,人口2285人,其中佘族人數占62.3%,是浙江省佘族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村。近年來,左溪民族村依托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濃鬱的佘族特色,制定“旅遊興村、旅遊富民”的發展目標,採取“旅遊+”模式,整合村域產業鏈,走出一條村美民富的佘族特色村寨建設發展道路。2009年,村民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2016年已達到2萬元,七年翻了兩番。

  左溪村依山旁水,溪水穿村而過,兩岸都是“青瓦、白牆、藍腰帶”佘族風情的現代民居,山麓上靜靜地竪立著不少鬥檐重瓦的傳統民居。“2010年,我們就請專家反覆論證,量身定制《左溪村村莊建設和旅遊發展詳細規劃》,堅持民族特色建村。”左溪民族村黨支部書記藍學許說,“新建的民居,都是吸收借鑒浙、閩、粵佘族建築風格特色設計建造,原有民居則是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實行原汁原味的保護和利用。”六年來,左溪村通過實施“外立面改造”、“佘鄉小院改造”和“濱水景觀建設”三大工程,將傳統村落保護和生態人居改善、群眾增收創收緊密結合,全村面貌煥然一新。曾經的“赤膊牆”,搖身變為“青瓦、白牆、藍腰帶”的佘族風情建築群;曾經的木屋陋室,蛻變為淳樸大方的“佘鄉小院”民宿群;曾經的沿河灘塗和山間荒坡,轉變為獼猴桃、櫻桃、楊梅、美國紅提和醉金香等采摘園,一年之中80%以上的時間可以采摘水果。

  隨著左溪村的美好規劃藍圖逐步變成現實,村民創業興村的熱情日益高漲,“過去有430名村民外出務工,而今已有300多名村民回鄉創業。”藍學許高興地說。如今,左溪村的休閑采摘和佘鄉小院民宿群,深受周邊遊客青睞,全村相關產業年營業額可達1000多萬元。目前,左溪村正在籌建鄉村旅遊公司,計劃將村里的資源,包括佘族文化、農家樂、民宿、村民廣場、文化禮堂等,打包統一管理經營,致力打造國家4A級左溪佘寨旅遊景區,成為當之無愧的浙江“佘族第一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