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衢州城鄉在“三改一拆”中美麗嬗變
http://www.CRNTT.com   2018-12-25 10:15:58


 
  與白涼亭村相隔不遠的落馬橋村,將清理整治出來的土地用來提升人居環境,不僅拓寬道路,還增加了一大批綠地、停車場和配套設施,村民生活環境大大改善。現在大家都說,“村子變得更美,老百姓住得舒心”。

  作為衢州發展的戰略要地之一,新城區西區在“三改一拆”中,90餘萬平方米城中村實現征完、搬完、改完、拆完。亭川村是1997年的拆遷安置村,由於多年城市發展,漸漸形成了一個不規範的商業街區,區域內違法建築多、小飯店多、污水橫流、地面破損等情況突出。由西區管委會、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白雲街道、村(社區)各級幹部40多人組成的5個拆違攻堅小專班,通過“黨建統領+基層治理”,做細做實農戶工作,20天順利完成了老村129戶違建農戶和80餘家經營戶的拆除協議簽訂,2.3萬餘平方米違法建築被拆除,亭川村多年歷史遺留違建問題完成整治,拆違、改造給百姓生活帶來的變化有目共睹。“以前道路兩邊都是違章建築,兩邊店面外擴,兩車道的主幹道變成了單行道。下班回家,在這裡要堵上半個小時。”從九華北大道拐入江源路,行駛在新鋪的柏油路上,市民餘群飛感嘆,違建拆除後,整條路起碼拓寬了一倍,而且村裡還修了好多條次幹道,現在的亭川老村主次幹道通達,加上停車位施劃增加,不管出行還是停車都方便了很多,整體環境得到很大提升。

  衢州綠色產業集聚區的五環新村,是2004年建設的拆遷安置新村,說是新村,但在今年上半年卻還是“巷窄天小”設施落後的問題村,今年8月,集聚區組建專班,出動3000餘人次,攻堅克難,僅用14天,拆除違法搭建、占道、有礙觀瞻的自建棚共計537處、共涉及233戶,6228.45平方米,實現垃圾即拆即清,村莊風貌同步提升。“十年占道一朝通”、電力檢查井“重見天日”、一個個“臨時雞圈”“臨時菜地”被清理,村民們紛紛表示五環新村的道路寬了、環境好了,一位大媽激動地說,“現在感覺連天都亮堂了,孩子們也願意回來住了。”

  品質的提升得益於拆違和規劃整治,如今,衢州447餘萬平方米的城中村正迎來新生,在與城市的融合中實現鳳凰涅槃。

  拆留結合 鄉村繪出新畫卷

  由於長期以來農房“建新不拆舊”,“一戶多宅”現象在農村普遍存在,也讓“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美景僅存在兒時的記憶中。

  如何改變“新房越建越多,新農村依舊不新”這一現象?今年以來,衢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專門成立農房體系構建和風貌提升專班,將“一戶多宅”整治作為鄉村振興“牛鼻子的牛鼻子”,為“三改一拆”縱深推進注入強勁動能。今年相繼出台了《衢州市大花園建設行動綱要》《關於完善農民建房服務管理體系提升農村特色風貌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圍繞“農民建房服務好、農村風貌提升好、要素資源轉化好”的三好目標,集中解決“一戶多宅”問題,並對農房村莊布局、農房建設作出了規定。

  那麼,“一戶多宅”怎麼拆?衢州的做法是,做深做好“黨建+基層治理”的文章,以黨建統領、專班驅動、統籌施策,摸清底數、制定方案、逐村清零。截至12月,全市累計拆除“一戶多宅”337萬平方米,騰出土地2200餘畝,整治附屬用房42986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