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人均收入全國第一 漁業改革浙江貢獻了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9-04-20 09:59:29


 
  在浙北漁場,對梭子蟹限額捕撈試點工作已近兩年,臨海市最早一批獲得這一特許捕撈證的漁民獲益良多。漁民陳永彩說:“沒有實行限額捕撈前,很多漁船扎堆作業,容易造成過度捕撈,螃蟹價格被壓低,而現在按規定放網,不但能保護漁業資源,並且螃蟹的價格、質量都能鞏固下來。”在限制捕撈產量的同時,提升漁運船的裝備水平以保障漁獲物優質優價,有助於漁民減產增收。

  漁業的轉型發展,科技示範引領也是關鍵。2018年,浙江以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為引領,啟動建設海上數字漁場,整合要素資源,促進數據集成融合,數字化驅動漁場修復振興和安全生產管控,引領和支撐建立健全漁業資源調查評估、主要經濟品種資源動態監測評價、漁船漁區網格化管控。

  魚獲從出水到飯桌全程可溯源

  在本次會議的主辦地溫嶺,海洋捕撈總量和產值多年位居全省首位、全國前列。但漁業安全生產一直是溫嶺平安創建之痛。

  溫嶺在全省率先創新實施漁港“港長制”,建立以分級管理、屬地負責為主的“港長制”,即以1個國家級中心漁港和6個二級以下漁港為主陣地,整合鄉鎮、漁政、公安等力量,形成信息共享、執法聯動的監管合力,推動駐港監管和管理重心下移。

  同時,溫嶺在漁港碼頭新建46個高清監控探頭,投入近4000萬元安裝浮離式“北斗”漁船衛星定位終端。漁業重點鎮組建應急處置指揮中心,可以看到大屏幕上顯示市鎮村(公司)三級監管網絡,可實現全天候、全時段、全區域管控。漁船應急管理指揮部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成立全省首個縣級海洋漁業系統檢察官辦公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