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杭州老街巷 有故事有生活
http://www.CRNTT.com   2019-07-12 09:17:23


 
  《杭州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辦法》從2005年開始實施,2013年上升為保護條例,並相繼推出一系列配套管理措施。

  “南宋禦街”中山中路,成為“沒有圍墻的杭州建築歷史博物館”,以中山路為軸形成的杭州歷史街區群,延續傳統文脈、承載城市記憶;大運河邊,拱宸橋西、小河直街、大兜路等特色街巷,遍布運河文化遺存和鄉愁符號;西子湖畔,北山路、南山路這些“有故事”“有風景”的歷史街道,呈現傳統與現代交織的城市風貌和豐富肌理。

  “保老城、建新城”的思路統一了,杭州還在全國率先建立“保護優先、應保盡保”及“排查前置”等機制。對城市開發建設項目逐一摸排,一旦發現具有保護價值的歷史建築,先予保護,再行論證。構建歷史建築綜合價值評估體系,也讓保護更有針對性、更為有效。這樣,避免了歷史建築、歷史文化街區在城市建設進程中大面積消亡。

  整治和改造並不一定都需要推倒重來的大動作,更注重激發活力、化繭成蝶的“微更新”。像地處杭州核心位置的上城區,今年開始實行“微更新”綜合整治3年行動,盡可能不大動干戈地為老舊住宅小區“美容”。

  活態保護,不是一動也不能動

  保護,並不是一動也不能動。

  五柳巷街區的歷史可追溯到南宋時期,是杭州城內留存不多、坊巷格局保存較為完好的民居群落,也是典型的城市老舊居住區。改造前,五柳巷一帶房屋破舊、設施落後,一些老房子已被鑒定為危房。兩層的小樓,往往擠住著數十戶居民,各家各戶幾乎都沒有單獨的廚房、衛生間。這些既是居民生活的不便,也是歷史文化遺存保護中的缺陷和隱患,都得動。

  怎麼動?先在住戶數量上做減法。2010年,五柳巷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啟動,當時街區內共有住戶1176戶。按照“鼓勵外遷,允許自保”的辦法,部分願意異地改善居住條件的居民遷了出去,3年後保護改造完成,有500餘戶原住民則搬回這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