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門店迎來新生機 浙江嵊州小吃的突圍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19-08-14 16:14:35


圖片由嵊州市商務局提供。
 
  對此,在2017年底的小吃發展專題調研會上,嵊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分析了小吃產業面臨的困境——

  知名度不夠高。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輾轉,如今已擁有5家門店的張童回憶,“嵊州”兩個字難讀難寫,還沒什麼名氣。為了生意好做,不少在外做小吃的人,就直接掛“杭州小吃”“杭州小籠”的牌子;

  標準化程度低。到深圳打拼近10年,嵊州人李冬最懷念的就是那一口家鄉味。但嵊州小吃店多為小本生意、夫妻經營,受原材料質量、烹飪手藝等影響,以致於“一千家店就有一千種味道”,常常令人大失所望;

  從業者年齡偏大,觀念老舊,創新能力弱。餘永新坦言,如今在山東開小吃店的嵊州人,平均年齡45歲以上。炒榨面、炒年糕、麥禾在北方不好賣,許多人就一輩子只做鮮肉小籠包,既不願開發適合本地口味的新產品,也不想開拓新銷售渠道、提升服務質量;

  規模化效應不佳。在嵊州市商務局工作人員邢鋒看來,一直以來,市裡缺少統一組織、協調機構,小吃產業從業者在外全靠單打獨鬥,沒有形成完整產業鏈。在外,應對城市政策變化的能力較弱;對內,年糕、榨面等原材料產業帶動作用不強。

  過去的發展方式,已經無法給小吃產業帶來本質上的提升。怎麼辦?

  2018年初,嵊州市將嵊州小吃統標工程列入當年的“十大民生實事工程”。借鑒沙縣小吃、縉雲燒餅等發展模式,嵊州市政府成立小吃辦、小吃協會,啟動了統一商標註冊、統一門店形象設計等工程,還整合各方資源,利用“小吃文化節”、國際馬拉松賽、“一帶一路”小吃交流會等平台進行宣傳推介。為推動小吃產業提質升級、從業者年齡結構演變,嵊州還建立了“越鄉惠”金融專項資金庫,發行了全國首張支持富民產業創業的銀行聯名卡——小籠卡,一年多來已累計為1656戶小吃經營者提供1.96億元貸款。

  不久前,袁明位於煙台市區的店面完成了升級改造,掛上了黃底花體字的“嵊州小吃”招牌,用上了小吃協會發布的製作標準:一只小籠包20克、16至22個褶,一份炒年糕豆腐、雞蛋、肉絲嚴格配比。“就餐環境舒適,操作標準,口味有保障,新老顧客一致好評。”袁明說,現在店裡月均營業額同比增長了20%以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