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浙江長三角生態修復 重現“夢裡水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5-25 12:54:18


重現“夢裡水鄉”,浙江首創省內全流域生態補償。
  中評社北京5月25日電/南太湖之濱的浙江長興縣曾因太湖藍藻暴發等事件,一度成為環境差的代名詞。現在,“下太湖游泳”“河港里淘米洗菜”的景象重現,空氣質量優良率從77.8%升至90.7%,森林覆蓋率達到51.3%。2014年還摘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生態縣”稱號。長興“由污變綠”的變遷,正是浙江積極實施長三角生態修復工程成效的一個縮影。

  人民日報報道,長興縣從2010年開始籌建生態濕地文化園,完成3000畝國有水面回收,投資1.7億元修復水生態,還“夢里水鄉”本來面貌,並把重金屬污染物排放作為“紅線”,全面禁止新建、改建、擴建增加重金屬污染物排放建設項目。當地的礦山也從最盛時的300多座,減至目前的24座,礦山生態複綠4860多畝。

  環境好了,環太湖的生態農業、生態旅遊業也越來越紅火。像水口鄉顧渚村、泗安鎮二界嶺村的鄉村生態休閑游,在長三角地區打出了名氣。

  “三萬六千頃、周圍八百里”的太湖,是長三角的濕地“綠肺”,也是浙江重要的生態屏障。近年來,浙江一方面積極開發,另一方面確保不造成新的污染,真正體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