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浙江一遺址現中國最早人工種植茶樹遺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01 10:05:19


田螺山遺址茶屬植物遺存研究成果發布會現場
  中評社北京7月1日電/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於30日在杭州聯合發布,在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遺址考古發掘中,出土了距今6000年左右的山茶屬茶種植物的樹根遺存,經有關專家和機構鑒定,這是迄今為止我國境內考古發現的最早的人工種植茶樹的遺存,把中國境內開始種植茶樹的歷史由過去認為的距今約3000年,上推到了6000年前。

  浙江在線報道,1973年,在距今7000年前的餘姚河姆渡遺址中,考古專家發現了一些堆積在古村落幹欄式房屋附近的植物葉片,並被認定為原始茶遺物。2004年至2011年,考古專家又在河姆渡遺址附近的田螺山遺址距今6000多年前的文化層中,發現了兩大片密集樹根根塊,經中日專家共同檢測,初步認定這些樹根為茶樹。近年來,有關專家經過多方研究檢測,發現田螺山遺址出土的這些樹根中茶氨酸含量達1493微克/克,接近活體茶樹主根1881微克/克,而山茶、油茶和茶梅中的茶氨酸含量極微,由此斷定這些樹根是茶樹根。

  有關專家在發布會上指出,認定這些樹根為我國最早的人工種植茶樹遺存有三大理由:第一,田螺山遺址的文化層分為三個階段,形成於距今7000至5500年之間,上述山茶樹樹根出土於第三階段的文化層之下,根據樹根所在的地層年代碳14測年技術的科學測定,這批樹根生長於距今6000年前左右;第二,這些樹根集中分布於居住區的幹欄式木結構房屋周圍,粗細樹根大多竪立於人工挖掘的熟土淺坑內,考古發掘表明他們屬於先民在此人工種植樹木的遺存;第三,從樹根形態、解剖結構、茶樹特征性化合物——茶氨酸含量等綜合鑒定結果,可以認定這批樹根為山茶屬茶種植物的遺存。

  專家表示,這批樹根遺存表明,在6000年前,生活在餘姚田螺山一帶的先民就開始種植茶樹。餘姚田螺山是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我國最早人工種植茶樹的地方。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