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浙江綠色革命破解“垃圾圍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03 17:28:04


  中評社北京1月3日電/“會爛的扔進綠桶,不會爛的扔進藍桶,垃圾分類一點都不難,而且村裡環境真的大變樣了呢!”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江東鎮六角塘村村民吳美花笑著說。

  新華社報道,記者近日在浙江杭州、金華、紹興等地採訪了解到,這些地方因地制宜推行垃圾分類,通過黨委政府有力推動、中端和終端合力保障、獎懲機制並行等方式,從源頭上做好“減法”,走出了綜合成本較低、最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變廢為寶 鄉村舊貌換新顔

  走進六角塘村,主幹道整潔乾淨,兩側鵝卵石裝點的花壇顯得頗有幾分藝術氣息。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不論是磚石老房子、還是新蓋的樓房,甚至未建成的地基邊上,總有一藍一綠兩只垃圾桶。

  金華市農辦副主任鄭俊傑說,金華農村垃圾分類就是先由農戶將生活垃圾分為“會爛”和“不會爛”兩種,分好的垃圾由村保潔員統一分類收集,會爛的垃圾就地進入陽光堆肥房,不會爛的垃圾再由村保潔員分為“好賣”“不好賣”兩類,好賣垃圾由可再生資源公司回收,不好賣垃圾按原模式經鄉鎮轉運後由縣市區統一處理。“好學好記,老百姓的接受度很高。”

  諸暨市浣東街道蘿山新村共投資20多萬元,在村口路邊辟出一塊20多平方米的地方,建造了兩個深3米、寬4米的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處理站,安裝了太陽能和除臭等設備。設施看上去雖然簡單,但它每天能消耗10多車的可爛垃圾。

  方小華是負責全村垃圾收集清運的保潔員,每天早晨5點半,6個人、兩輛車同時出發,對全村500多戶村民挨家挨戶地上門收集垃圾。“可以腐爛的垃圾我們就拉到處理站,經過一兩個月的發酵,就可以用作肥料了。”方小華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