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0.04”看浙江工業新優勢
http://www.CRNTT.com   2017-11-06 09:21:55


 
  新動能加速孕育。1月至9月,全省規上工業新產品產值19239.0億元,同比增長21.6%,增幅比同期規上工業總產值高7.7個百分點,對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49.4%。其快速增長的背後是創新投入的高增長。今年1月至9月,全省規上工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增長23.9%,比去年同期高出10.7個百分點。

  傳統動能加速修復。前三季度,10個傳統製造業利潤總額1352億元,增長26.8%,對規上工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為55.9%,同比提高28.4個百分點。其中非金屬礦物製品、化工、化纖、造紙、有色金屬加工等行業利潤增速均超過20%。

  “不難看出,浙江工業正走上一條質量、效益與速度統一的良性發展道路。”浙江省工業與信息化研究院院長蘭建平說。

  結構調整初見成效

  自2015年以來,浙江工業經濟走過了一條築底、企穩、回升、向好的復甦道路。今年前三季度的積極向好背後,有短期因素的影響,但歸根結底,是浙江深化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結果。

  受益於歐美市場復甦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需求釋放,今年我省工業產品出口快速增長,成為工業增長的重要支撐。1月至9月,裝備製造產業和電子信息產業是拉動全省工業出口增長的主要力量,對規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增長的貢獻率合計達60.3%。同時,大宗商品價格上升拉動企業加速生產和去庫存動力。

  “出口拉動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揚,是浙江工業經濟向好的直接原因。而本質原因是浙江十多年堅持不懈進行的工業結構調整。”省經信委副主任凌雲說。

  浙江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可追溯至2003年習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間提出打造先進製造業基地。十多年來,浙江通過騰籠換鳥、機器換人等抓手,以及近年來實施以“三去一降一補”為主線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動浙江工業結構的調整優化。

  有數據顯示,到2016年底,以裝備製造為主的產業鏈替代了以紡織業為核心的全產業鏈,浙江產業結構實現了歷史性轉變。當前,電氣機械、電子信息、汽車等產業已分別躍升為浙江工業的第一、第三、第四大產業。

  今年以來,圍繞振興實體經濟,浙江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製造2025”、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等方面持續發力。尤其是高規格的全省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工作推進大會順利召開,18個振興實體經濟(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財政激勵縣各項工作有序開展,21個分行業重點傳統製造業省級試點全面啟動,營造了良好的工業經濟發展環境,讓浙江工業活力持續迸發。

  此外,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讓企業家信心倍增。今年初,浙江把“進一步創新企業減負的體制機制”確立為省委書記親自領銜的重大突破改革項目,明確提出爭做全國企業減負降本高標準省的新目標。今年1月至9月全省通過實施85條減負政策共降低企業各類負擔和成本920多億元。目前,我省工業企業百元主營業務收入綜合成本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