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浙江改革開放40周年蝶變記
http://www.CRNTT.com   2018-12-20 10:26:06


 
  如果說浙江過去的40年是一部為發展闖關、為改革探路的傳奇史詩,那些洗腳上岸、歷經千難卻始終倔強前行的萬千草根力量,則是這部史詩的書寫者。

  “造車有什麼難?不就是四個輪子加兩張沙發嗎?”當年讓“汽車痴人”李書福沒想到的是,民營企業拿到汽車准生證比造車還難,可他從未放棄,直到把吉利汽車開出國門、駛向世界。

  尊重群眾首創精神,把發展權交給民眾,是浙江改革開放的重要啟示之一。

  借力改革,民營企業創造了浙江56%的稅收、65%的生產總值、77%的外貿出口、80%的就業崗位。

  借力開放,從企業和產品走出去、資本走出去,到模式走出去,萬千浙商遍布全球各地,10.18萬平方公里的浙江、中國的浙江、全球的浙江,“三個浙江”交相輝映,撐起了這個沿海省份的獨特開放格局。

  無中生有 點石成金

  踏入義烏收藏品市場43號的楊家畫廊,一幅“敢創”的書法赫然入目,這是畫廊主人楊興桂的作品。這兩個字,是他的老伴、曾拿到義烏市場001號營業執照的馮愛倩老人和萬千商販的真實寫照。

  20世紀80年代,擺地攤的馮愛倩攔住時任義烏縣委書記,一句“為什麼不讓百姓擺地攤”的追問,觸動縣委調查研究,為地攤市場和農民經商鬆綁。義烏市場由此起步,一座沒有地理優勢和物產資源的小縣,成為全球最大小商品集散地,創造了“無中生有”的改革開放奇跡。

  不出產皮毛,卻崛起了全國最大的皮革市場,這是海寧;

  沒有名山大川和歷史古跡,卻成為“東方好萊塢”影視基地,這是橫店;

  不出產紅木,卻生產出全國三分之一的紅木家具,這是東陽……

  奇跡源於改革。

  浙北德清,新時代改革重鎮,承擔了65項省級以上改革試點。浙江省地理信息產業園內,現代化高樓鱗次櫛比,過去6年間,這塊土地上長出了50多幢產業大樓。通過改革和市場化機制創新,吸引創客入駐,產業不斷匯聚,這個無地理信息行業優勢、“零”產業基礎的小縣城,成為首屆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舉辦地,地信產業成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