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城鄉統籌比翼齊飛 浙江推進城鄉協調發展紀實
http://www.CRNTT.com   2018-12-28 10:10:32


 
  與此同時,各地大力培養農村文化能人。在德清縣洛舍鎮東衡村,七旬老農陳景超自薦擔任村“道德講堂”主講,講述村落歷史、道德故事。台州市高橋街道八份村的文化禮堂裡,63歲的評書愛好者胡從德的受歡迎程度,堪比明星。老胡是台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也是黃岩文化禮堂聘請的“鄉村大使”,像這樣的“大使”,黃岩區共有268位。

  一座文化禮堂,就是一座“精神家園”,將文明鄉風吹進村民心田。天台縣通過文化禮堂,大力提倡“薄葬厚養”、喪事簡辦,推動農村移風易俗。他們聘請老幹部、老黨員、老教師、老代表、老模範等“五老”為鄉風督導員。鄉風督導員“用土話講出了大道理”。如今,千年土葬舊俗在天台大大改觀。

  “多一個廣場,少一個賭場”“多看名角,少些口角”……“以文化人”,孕育出了寬容、大氣、文明的社會風氣,富而好德、富而好禮、富而好仁,已成為浙江人新的價值追求!

  抓“三頭”不鬆懈,管理好成效讓城鄉統籌“根深葉茂”

  有專家總結,浙江之所以能“走在前列”:一是經濟發展的高質量;二是社會管理的好成效。

  還是在2003年,浙江省委和省政府就旗幟鮮明地提出“發展是硬道理、穩定是硬任務”,把推廣“楓橋經驗”、建設“平安浙江”作為各級政府的重要任務,要求各地致力於關注民情、改善民生、發展民主、維護民安、促進民和。

  半個世紀前,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的幹部群眾創造了“依靠群眾化解矛盾”的好方式。毛澤東主席欣然命筆:“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從此,“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楓橋經驗”,傳遍了大江南北。

  半個世紀過去了,由“楓橋經驗”引路,浙江各地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社會管理經驗:舟山的“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溫州的“綜治八大員”、蒼南的“五站式工作法”……這些帶著基層智慧和泥土味的“治村之道”,在浙江各地蓬勃生長,許多都是全國率先。

  好的經驗,更要執行好。如何提高基層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浙江省堅持常年抓“三頭”不鬆懈:抓基層源頭,抓問題苗頭,抓落實領導責任制的“頭頭”。村務監督委員會,就是抓“三頭”帶來的成果——14年前,武義縣白洋街道後陳村誕生了全國第一個村務監督委員會。發展到今天,村務監督委員會已和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村經濟合作社一起,組成鄉村治理的“四駕馬車”。

  “抓三頭”,浙江從來沒有鬆懈:2018年,浙江對換屆以來村班子戰鬥力進行全面檢視評估,對2673名不稱職村幹部進行“歇職教育”,對1587名村幹部予以免職或罷免,一批能人、回鄉畢業生、退伍軍人被吸納到村組織。

  提高基層治理水平,浙江還注重激發基層群眾自身的動力。頭戴紅帽子、身穿紅馬甲、腳踩黑雨鞋——這是“嵊州村嫂”工作的標配。從“五水共治”到村裡的衛生保潔、交通管控、糾紛調解、文藝活動,處處都活躍著她們的身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