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來自良渚文化村的鄰里實驗 此心安處是吾家
http://www.CRNTT.com   2018-05-02 12:24:01


美麗別致的良渚食堂。
  中評社北京5月2日電/浙江在線訊,在杭州主城區以西的20公里處,良渚文化村已迎來最美的時節。四月山櫻如雪,百鳥鳴唱,濃蔭之中、碧湖之畔,鋪陳出一幅世外桃源的長卷,難怪余秋雨來後感嘆,“這就是過日子的好地方。”居住在此的人說,“這裡,最美的風景是人。”

  擁有17個小區的良渚文化村,是餘杭區良渚街道的一個大型社區。近日,良渚文化村社區第四屆“村民日”如約而至,這是社區居民自己的節日,為的是紀念《村民公約》實施七周年。花車巡演、藝術表演、櫻花市集……一萬餘畝的古老土地上演了一場鄰里狂歡。

  城鄉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社區建設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十九大報告指出,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從陌生的社區到溫暖的家園,良渚文化村是如何蛻變的,又能給我國城鄉社區建設管理帶來哪些啟示?

  “熟人社區”正建立

  4月初的幾場冷雨,讓倒春寒來得有些猛烈。下班後的郭磊,站在地鐵良渚站口,冷得發抖。一輛系著黃絲帶的私家車在他旁邊停下。“去郡北小區?”周宏搖下車窗大聲詢問。“我住郡東,可以嗎?”“當然沒問題,上來吧!”郭磊坐進了溫暖的車裡,感謝此前並不相識的鄰居。

  今年1月,地鐵2號線良渚站開通。良渚文化村的村口至此大約2公里,最遠的小區距此約4公里。為此,周宏和其他部分業主,自發建立互相約車的微信群。有搭車需求的人們,可臨時搭乘途經地鐵站鄰居的私家車,解決回家的“最後一公里”。沒想到,倡議一發出,大家紛紛響應。

  這就是著名的“北歸行動”,一時間,已有13年歷史的良渚文化村,相繼登上本地新聞媒體的頭條。目前,幾乎每個小區都活躍著愛心順風車微信群,入住的近2萬名“村民”,已有3000多人加入搭車隊伍。消息從朋友圈率先傳開,這種守望相助的鄰里關係,瞬時擊中了杭城人的內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