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日記里的蔣介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27 15:45:45  


青年蔣介石。
  蔣介石在早期日記中寫了很多個人隱私,那時的蔣介石一方面在上海十裡洋場過著浮浪子弟的生活,逛妓院等經歷在日記裡也有所記載。另一方面作為信仰宋明理學的道學家,他又不停地反省、自責,比如日記裡曾有“見豔心動,記過一次”的記載。另外,蔣在日記裡罵了好多人,包括胡漢民、戴季陶、孔祥熙等外界認為他最親密的人,比如稱孫科為“阿斗”、“總理的不肖子孫”,說他誤党誤國,“蔣在日記裡寫,把孫科叫來,大罵,罵得他低頭,啞口無言”,“顯然,寫下這些事情並不是為了給別人看的”。楊天石說。
 
  “但他很清楚,自己的日記將來會被作為歷史文獻保留下來,作為後人的研究資料,所以他把自己講得好一點、美一點,慷慨激昂一點,這也是有的。比如孫中山去世時,他在日記裡寫:我很痛苦,這是國家的重大損失,‘還不如我去死呢’,當然他對孫中山是有感情的,但這種話有些過於表演性,就要打上問號。”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當時蔣本人9日離開上海躲到南京,把具體事情交給白崇禧他們,怎麼策劃、怎麼交代給白崇禧,他都沒有記載。這種地方他知道,不能給歷史留下什麼東西,所以很可能有意識地不寫”。

  大歷史有大歷史的脈絡,而蔣介石日記則可以深入歷史細微處,看到那些大歷史背後的枝蔓。楊天石說,比如在首批開放的日記中,有不少蔣介石與張學良的關係記載,“從他的日記裡一天天看下去,可以看到蔣、張的關係已到了如膠似漆的地步。有一天蔣介石與張學良談話,蔣後來在日記裡寫:我告訴他,我死後,人事如何如何安排,我不知道張學良聽明白了沒有。這實際上是暗示要張學良做他的接班人,把領導權交給他”。

  在這些紛繁複雜的關係中,外界最關心的自然是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婚姻關係。“說他們是政治婚姻,我不贊同這個觀點。蔣、宋的婚姻是建立在戀愛基礎上的,蔣對宋一見傾心。”楊天石說,從蔣的日記可以看出,他加入基督教有一個過程。“他們結婚時,倪桂珍希望他加入基督教,他回答說:我對基督教沒有研究,我要先研究再說。蔣介石訂婚後,到日本見倪桂珍,蔣寫:‘岳母目不轉睛地盯著我看,讓我很不好意思。’這個老太太顯然對這個女婿還是喜歡的。有一次倪桂珍重病,蔣自我反省,說我的岳母這麼疼我,我卻沒有加入,這時他對基督教已下了一定功夫了,有一定好感。另外,孫中山也是基督教徒,諸多因素最終導致蔣介石加入基督教。”“把蔣介石加入基督教僅僅理解為是為了婚姻,這樣的理解有些過於狹隘。”

  楊天石說,雖然蔣介石日記裡對他和宋美齡的記述比較簡略,但大體也可以理出他們感情關係的脈絡。“‘九一八’之後,蔣介石內外交困,處境艱難。他準備北上,跟日本人拼一場。但他又很清楚,打不過日本,所以臨行前他立了遺囑。宋美齡也表示願意一起與他北上。蔣介石說:犧牲是我男兒的責任,跟你有什麼關係?反對她北上。宋美齡覺得蔣介石看不起她,一怒之下回了上海。第二天,宋美齡又回來了,說:我丈夫正處在非常困難的時候,我不應該離開他,而應該與他共生死。這個情節很生動。作家可以虛構這樣的細節,但如果沒有蔣介石自己在日記裡寫的這些話,任何一個歷史學家想像不出來。”

  1930年中原大戰,蔣介石需要很多戰爭經費,而宋子文不批,急壞了宋美齡。她對宋子文說:戰事到了最緊急時,你不給他錢,他一定要失敗;我知道介石的脾氣,如果失敗他一定要自殺,如果他自殺我也跟著死。她把自己的房產和珠寶抵給宋子文,宋子文很感動,很快籌到了錢。“這都是歷史很好的細節”,楊天石說,從中可以看出宋美齡與蔣介石之間的確有真情實感的。(來源:三聯生活週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