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姚為群:長三角可成為中日經濟合作優選地區
http://www.CRNTT.com   2021-03-24 00:33:04


姚為群(直播截圖)
  中評社北京3月24日電(記者 海涵)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姚為群日前參加復旦大學線上講座,就“長三角一體化與中日經濟合作的新機遇”發表看法。他表示,長三角一體化可成為中日經濟合作的優選地區。他分析,在熟悉長三角三省一市“十四五”規劃和各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的基礎上,可根據“比較優勢+經濟安全共利益”的原則,企業為主、市場導向、優勢互補、合理分工、政府助推,醋雞中日經濟進一步合作。

  姚為群表示,中日韓之間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這是中日第一次建立了自由貿易夥伴關係,因之雙方有零關稅、服務貿易、投資等方面的諸多安排。尤其是,在此基礎之上,中日雙方還留有很大發展空間,未來中日韓之間達到更高標準的自貿協定是可以期待的。長三角一體化建設的重要任務就是建成世界級的港口群,在這個方面,日本的東京灣是一個值得學習的典範。因此,長三角地區可以成為中日經濟合作很好的基地。

  “中日經濟合作面臨著新機遇。”姚為群分析說,首先,中日兩國同為全球重要經濟體。中日兩國互為一衣帶水的鄰邦,人文交流源遠流長,從傳統文化角度看,兩國間文化距離幾乎為零。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全球流行面前,中日兩國疫情防控效果明顯,在全球範圍內率先推動復工復產,為穩定東亞生產網絡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也填補了域外市場因疫情出現的部分產業鏈、供應鏈暫時性停擺的負面效應。中日兩國間的經濟協同已經成為東亞生產網絡和東亞北美全球價值鏈的穩定器、世界經濟復甦的主要推動器。

  其次,中日兩國同為東亞生產網絡引擎。姚為群說,中日兩國間的經濟協同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得益於中國沿海開放戰略與東亞“雁陣分工”模式的融合,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東盟和中國台港地區在內的東亞生產網絡日臻完善。誠如世界貿易組織和日本貿易振興會/亞洲經濟研究所發布的《東亞貿易模式與全球價值鏈:從貨物貿易到任務貿易》中所指出的那樣,在跨國公司的引領下,製造業的生產過程按工序被分割成若干階段或環節,區域內各國各地區根據不同產業特點和其比較優勢專門從事不同的生產階段或環節的任務,形成了垂直分工型產業鏈。

  第三,中日兩國同為東亞-北美全球價值鏈的製造業主載體。姚為群說,中日兩國均為世界製造業大國,世界排名分居第一、第三和第五,2017年,中日兩國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占世界製造業比重為29%,8%,合計為占37%左右。在東亞-北美全球價值鏈中,北美生產網絡中的美墨加三國也是世界製造業50強國家,世界排名分居第二、第十二和第十五,2017年,三國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占世界製造業比重為17.9,1.6%和1.3%,合計為占20.8%,東亞生產網絡中的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越南的製造業增加值,世界排名分據第十一、十七、二十六、二十九、三十和四十二,2017年,這六個國家製造業增加值占世界製造業比重總和為4.5%。2017年,整個東亞北美生產網絡的製造業增加值總和已占世界製造業的65.5%,如加上中國台灣則更高,其中中日兩國製造業則是這條世界最重要全球價值鏈的製造業的主載體。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