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北京西城台灣高雄線上交流 共享垃圾治理經驗
http://www.CRNTT.com   2022-09-02 00:47:14


活動現場(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北京9月2日電(記者 海涵)9月1日,北京西城與台灣高雄共同舉辦“垃圾分類為城市添彩 京台攜手一起向未來”線上交流培訓會,兩地專家和民眾就垃圾治理經驗進行分享交流。

  “當年台北發行環保手提袋,3000多台幣,民眾早早去排隊購買,還有人沒有買到。這是為什麼?因為當環保、低碳代表了時尚、流行,代表了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環保就會成為一種思想和信仰。這種內化的思想和信仰,成為人類永續發展的動力。所以,垃圾治理不是簡簡單單分類的問題,而是一個系統性問題,涉及到城市的重新設計與管理。”來自台灣的專家分享了台灣如何通過垃圾治理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實現人類永續發展的思考。

  自2020年5月1日起,北京市實施新修訂的《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兩年來,北京市垃圾治理全程分類體系基本建成,居民分類習慣初步養成,家庭廚餘垃圾分出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大幅提升。西城區作為首都核心區,以垃圾分類這件民生“關鍵小事”為抓手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工作成效顯著。此次交流培訓會也是西城區首次以垃圾分類的主題,與高雄連線交流。

  西城區大乘巷教師家屬院位於趙登禹路西側,僅有兩棟樓房,住著400多戶居民。小院不大,可在西城區乃至全北京市卻名聲在外。“這裡是北京最早的垃圾分類試點院落,大夥都把這裡叫作‘北京垃圾分類第一院’。”大乘巷老住戶、同時也是垃圾分類帶頭人的崔湘文在現場進行了經驗分享。25年的堅持,大乘巷從最初的垃圾分類率15%,到如今超過85%。在“垃圾分類第一院”的帶動下,西城區已先後創建了數百個垃圾分類達標小區,占到小區總數的90%以上。與此同時,全區15個街道組建了一支由2000餘人組成、覆蓋全區的垃圾分類指導員隊伍,開展常態化的垃圾分類宣傳。

  西城區的垃圾治理經驗引起高雄民眾的興趣,現場的左營新上裡裡長王櫻樺分享了高雄市綜合商業體如何開展垃圾分類,垃圾如何外運、處理;前鎮區盛興裡裡長鐘鳳美介紹了居民如何投放生活垃圾,重點對 “垃圾不落地”方式進行介紹……雙方互學互鑒,為城市如何變得更美好進行探索。高雄民眾非常欣賞西城區實踐“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的探索和創新,桶前值守、薄弱清單、大件垃圾預約等工作方法,西城民眾也對高雄市通過多年的教育和推行,提供條件促進民眾自發做好垃圾分類、並且自覺定時定點倒垃圾竪起大拇指。

  為促進京台兩地各領域的常態化交流,京台雙方專家結合西城區實際情況,提出了西城區垃圾分類實施建議書。來自京台兩地的社區居民們為與會來賓表演了精彩的節目。西城區的垃圾分類普法監督員田紅阿姨聲情並茂地打起自編自演的垃圾分類宣傳快板書,而來自高雄社區的居民們也跳起了歡快的客家舞蹈。

  西城區副區長王中峰表示,未來,西城將持續發力再提升,生活垃圾分類方面,實現全流程精細化信息系統升級,以數字化創新基礎設施運營和監管模式,強化信息收集、分析和評估;採用先進城市大腦數據平台統一調度,推動各環節高效運轉。按照綠色低碳、集約高效、循環發展的原則,鼓勵餐飲單位從源頭建設油水分離和就地廚餘處理設備,高標準建設提升可回收物中轉站,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多位一體”的管理模式,促進各區域中轉設施工藝設備共用、環境污染共治、責任風險共擔,實現資源合理利用,穩步提高綜合運轉水平。同時,聚焦基層治理再發力,聚焦民生實事再發力,提升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努力打造更加整潔、舒適、宜居的人居環境。

  “兩岸一家親,希望疫情盡快過去,到時我們去往西城,也歡迎你們到高雄來!”活動尾聲,台灣高雄市民眾透過視頻熱情問候北京市西城區的居民。

  據悉,本次交流培訓 由西城區台辦與西城區城市管理委共同舉辦。來自轄區15個街道垃圾分類工作負責人和社區代表、相關企業代表70餘人在北京坊,與高雄市環保專家、相關企業代表、基層社區代表及環保志願者等進行了交流培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