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雲南3400萬年前化石 揭靈長類進化秘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07 10:02:38


資料圖片:環尾狐猴
  中評社北京5月7日電/英媒稱,3400萬年前在中國南方的樹上生活的6個毛皮動物的珍貴化石有助於人們深入了解靈長類動物進化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時刻。靈長類動物最終演變成人類。

  據路透社5月5日報道,科學家5日宣布發現了6個以前不為人知的、已滅絕的靈長類物種的殘骸:4個類似馬達加斯加的狐猴,一個類似夜間活動、吃昆蟲和蜥蜴的菲律賓及印尼眼鏡猴,還有一個類似猴的靈長類動物。

  報道稱,在所有哺乳動物中,靈長類對環境最為敏感。在全球氣候發生急劇變化後,這些靈長類只存活了很短一段時間。那次的氣候劇變使動植物的生存條件變得更冷、更乾燥,致使北美和歐洲的所有靈長類都滅絕了,也對亞洲的靈長類產生了毀滅性影響。

  後來進化成猴、猿和人的靈長類世系被稱為類人猿,起源於亞洲,他們的最早化石可以追溯到4500萬年前。只是在後來,大約3800萬年前,一些類人猿才遷徙到非洲。正是在20萬年前的非洲大陸,人類崛起了。但如果類人猿首先出現在亞洲,為何猿和人沒有也出現在那裡?3400萬年前的寒冷氣候是最主要的原因。

  中國社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古生物學者倪習俊(音)說,這一關鍵時刻代表了靈長類進化史中“一個關鍵的過濾期”。

  報道稱,在氣溫下降前,亞洲的靈長類被類人猿主宰。後來,它們被像狐猴的類人猿主宰,與此同時,像猴的靈長類大幅減少。在中國雲南省發現的6個新物種中僅有一個是類人猿便說明了這一點。

  氣溫驟降對非洲的影響不太大,而且非洲的類人猿變得更大、更多樣化。堪薩斯大學古生物學者克里斯·比爾德說:“如果早期的亞洲類人猿沒有(在氣溫驟降前)在非洲開拓殖民地,我們肯定無法在這裡思考諸如此類的事情。”

  比爾德還說:“同樣地,如果亞洲類人猿(在氣溫大降前)沒有蒙受如此巨大的進化損失,我們遙遠的祖先可能就會在亞洲而不是在非洲進化。”他說:“這堆化石中唯一的類人猿,一個瘦小的、像猴的靈長類被稱為Bahinia banyueae,或許與今天較小的諸如絨(美洲產小型長尾猴)之類的南美猴相似。”比爾德說,它的牙齒表明它的飲食以水果和昆蟲為主。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