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汪曙申:美國新政府對華總體框架不變
http://www.CRNTT.com   2020-11-13 00:28:36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台美關係室主任汪曙申(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北京11月13日電(中評社報道組)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台美關係室主任汪曙申日前在參與“美國大選後的兩岸關係”思想者論壇時發言並表示,未來中美關係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將是較大的,但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政策總體上還是服務於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和對華戰略競爭的需要,不論誰執政,美國對華的總體框架不會改變。

  首先,汪曙申表示,美國政局的改變不會導致美國對華戰略競爭的變化。特朗普和拜登兩者不論誰上台,未來的中美關係都會繼續以戰略競爭為主。其可能性區別在於民主共和兩黨對國際秩序的態度上:共和黨認為現有的國際秩序是有利於中國的,於是特朗普政府“不停退群”;而民主黨則認為採取多邊主義對美國更有利,相較之下較易於合作。

  汪曙申說,第二,特朗普從戰略上重新定位了中國,而這個戰略定位將是影響深遠的。我們知道特朗普在美國政壇布滿了極端保守主義勢力,其權力中樞包括國務院、司法部、國防部、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等,這些職位上都是極端保守派,他們影響並塑造了特朗普的對華政策,導致對中美出現 “新冷戰”這樣一種擔憂,比如其中的代表人物蓬佩奧,我們知道他是積極推動中美“新冷戰”的。但如果把這個概念挪到民主黨身上,個人認為其是不太能接受的。在民主黨看來, “新冷戰”是不切實際的,他們認為應該在中美關係中進行一種更有力、更有效、更全面的戰略競爭,而非“新冷戰”。這一點在民主黨內部,包括拜登的團隊內都是有共識的。拜登團隊基本上持有三個觀點:一個是美國還是要選用“正統的”對華方針,二是要與中國進行全領域的競爭。何謂全領域?美國認為,全領域即是政治、經濟、科技、意識形態、國際盟友、外交等等領域上都不能有短板。第三點是進行全社會的競爭。從中美建交40年的這個情況來看,特朗普執政四年內所塑造的對華關係新態勢所帶來的影響是長遠的、深層次的。

  汪曙申指,未來中美關係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將是較大的,但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政策總體上還是服務於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和對華戰略競爭的需要,因此我的判斷是,不論誰執政,美國對華的總體框架不會改變。其中有三點是非常確定的:一是推行兩岸長期分裂不統,這是美國的傳統主張。在美國看來,最近幾年中國不斷推動促統進程,戰略耐心有所降低。因此美國對台灣問題更為關注,也投入了更多的戰略力量去延續其傳統主張。二是美國依然會預防台灣公開製造法理台獨。據我觀察,第一,對於台灣修憲,特別是在涉及主權、領土等核心領域上,美國還是在持續“看守”的。第二,對於公投,特別是涉及到改變台灣地位的公投,美國還是比較謹慎的。這兩點在特朗普政府極端反華的情況下都予以了約束,因此不論未來誰上台,對台灣公開製造法理台獨的預防措施都將繼續。第三點,至於美國台海政策的走向,基於美國對中國到2030年軍力發展的判斷,我認為其將以更大力度威懾中國大陸對台政策。美國認為中國經濟會持續走高,維持一個比較穩定的發展。在這種穩定發展的過程中,中國的軍力也將持續增長,進而挑戰美國在西太的“均勢”戰略利益。特別是美國國防部,包括拜登團隊都認為中國“反干預、反介入”的軍事能力會對美國在西太的戰略主導權造成削弱。一旦發生衝突,美國將處於戰略被動之中。因此,美國的主流觀點即是應以更大力度遏制、克制大陸對台政策的可能性。對此,美國會強化自身國防和軍力並繼續對台灣進行支持。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