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新對抗階段兩岸青年交流:阻力與目標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11 00:45:36


 
  青年充滿朝氣、富於創新精神、勇於開拓,正可以在大陸的新發展階段大展身手。但兩岸青年在共同面臨重大機遇的同時,也共同面臨重大挑戰。諸如,深刻認識把握新發展階段的內涵和推進的形勢;積極投身於大陸新發展,爭取在實施大陸的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經濟戰略中建功立業,等等。兩岸青年各有優勢,但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最有效地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兩岸青年交流已經為此提供了重要平台,但還必須更加豐富、更加高效,才能更順利地促成兩岸青年形成合力,共同參與大陸的新發展、分享發展紅利。

  未來時期兩岸青年交流的相關問題

  從現在開始,至少到2020年台灣下一次地區領導人選舉的未來時期,是兩岸關係的新對抗階段,兩岸的統“獨”對抗不僅嚴重,而且尤為複雜。兩岸青年交流作為兩岸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階段的新對抗中,面臨一些重要而複雜的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將有助於在複雜情況中,推進兩岸青年交流。

  1、台灣青年統“獨”取向分析

  台灣青年與大陸青年一樣,富於朝氣、勇於開拓、善於接受新事物。兩岸青年的共性,是推進兩岸青年交流的有利條件。但在兩岸關係現實情況下,台灣青年的統“獨”取向問題,成為兩岸青年交流中不可迴避的一個重要問題。

  在經歷了2014年三四月的反服貿學運、2015年八月的反“微調課綱”學運後,台灣青年的統“獨”取向問題,在兩岸都受到高度關注。台灣島內的“台獨”勢力對這兩次由青年人發動、以青年人為主體的“學運”大加讚揚,並由此得出了“台獨”已成為台灣青年“天然成分”、即台灣青年“天然獨”的結論;大陸的一些人則在對這兩次“學運”的發生感到錯愕的同時,還對台灣青年的統“獨”取向感到失望和憂慮,甚至對兩岸青年交流的成效和前景表示疑慮。顯然,這兩個判斷實際上都認為,“台獨”已是台灣青年統“獨”取向的主流。但據筆者多年的觀察,這一結論並不成立,台灣青年的統“獨”取向,實際上要複雜得多。

  筆者歷來喜歡和青年交流,研究台灣問題近三十年,結識了很多台灣青年朋友。就台灣青年的統“獨”取向而言,筆者總的判斷是,“兩頭小中間大”,即明確有“支持統一”或“支持台獨”取向的都是少部分;其餘的大部分台灣青年並沒有明確、穩定的統“獨”取向,甚至基本不關注統“獨”問題。筆者長期關注這一統“獨”取向不明確、不穩定的“中間大”群體。這一群體是台灣青年的主體,也是兩岸青年交流中台灣青年的主體。據筆者多年交往、觀察,對於統“獨”問題,這一群體的台灣青年的態度十分複雜、易變,但總的態度是不甚關心,沒有真正的興趣和定見。他們真正關注的是與青年人現實與未來生活直接相關的各種實際問題。所謂的“民調資料”,並不能反映這種複雜狀況。台灣青年人即使捲入與統“獨”有關的活動,他們的興奮點其實並不在統“獨”問題本身。這在反服貿學運、反“微調課綱”學運中,都有很充分表現。顯然,台灣青年“中間大”群體關於統“獨”取向的不明確、不穩定、複雜、易變,正是這一群體關於統“獨”取向可塑性的基礎,這十分值得重視。

  2014年7月,蔡對媒體稱,“認同台灣,堅持獨立自主的價值,已變成年輕世代的‚天然成分‛”,這清楚表現了反服貿學運後,蔡自以為得到台灣青年擁戴的躊躇滿志心態,以及她對台灣青年統“獨”取向的判斷。實際上,這二者密切相關,判斷是心態的基礎,心態則是判斷的表現。但蔡的判斷是錯誤的,因而她的心態是沒有根據的。完全有理由懷疑,從反服貿學運到蔡的“天然獨”論調,都是蔡一手操弄的一場民粹式鬧劇,沒有也不需要嚴肅的政治判斷和基礎。而且,就連“天然獨”論調本身也毫無根據。反服貿學運的幾個頭面人物就不是什麼“天然獨”,而是受到民進黨和蔡本人精心栽培的“教育獨”、“栽培獨”。不過很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們在民進黨庇護下,組黨並在立法機構獲得席位後,在審議“勞基法”時居然對民進黨鬧起獨立。這表明,這幾位頭面人物在接受民進黨“台獨”理念、策略培訓的同時,也受了政治野心的薰陶,一旦時機成熟就會表現出來。

  台灣青年統“獨”取向“兩頭小中間大”的總態勢,以及“中間大”群體統“獨”取向不明確、不穩定、複雜、易變的特點構成了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青年交流基礎的重要部分。這對於交流的順利推進,對於通過交流促進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都比較有利。兩岸青年應充分運用這一有利條件,在不斷推進兩岸青年交流中,維護共同的中國認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

  2、關於推進兩岸青年交流的目標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時,強調“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後繼續指出,“要為兩岸青少年教育成長營造良好環境,鼓勵他們早接觸、多交往,增進親情,瞭解我們大家庭,認同我們的美好家園”,完整地提出了兩岸青年交流的目標。顯然,這是一個目標體系,包括:核心目標–“認同我們的美好家園”,即中國認同;若干子目標–“營造良好環境”、“早接觸,多交往,增進親情,瞭解我們大家庭”等等。實際上,這些子目標又都是實現核心目標的途徑、方式。這一目標體系明顯是在總結多年兩岸青年交流的基礎上,又深刻分析了兩岸關係新階段兩岸青年交流面臨的新挑戰確立的,對於未來時期兩岸青年交流的順利推進,必將產生重要指導作用。

  現在,中國大陸的對外交流規模巨大、內涵豐富,已經成為中國改革開放、推進現代化進程不可缺少的最重要標誌和支撐之一。兩岸交流則是大陸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必由之路,三十年來在艱難曲折中推進,已有重大發展,正發揮越來越重大作用。由於兩種交流從形式到內容有一定相似性,人們往往將之混淆。但實際上,兩岸交流具有極其重要的特殊性,不能更不應將兩岸交流與對外交流等同看待。首先,兩種交流性質不同,對外交流是國與國的交流,兩岸交流則是一個國家之內的交流;其次,兩種交流適用的規則不同,對外交流適用國際規則,兩岸交流則雖然部分借用國際規則,但更多地卻採用變通的國內規則;第三,最重要的是兩種交流的功能和意義不同,對外交流是加深瞭解、增進信任,互利合作,共謀發展,兩岸交流則是除這些之外,同時更有深化親情、推進統一的功能和意義。顯然,如果把兩岸交流與對外交流混淆,等同看待,將必然導致兩岸交流目標錯位,並由此形成兩岸交流的核心功能和意義,即推進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明顯被忽視的局面。這是非常值得重視的經驗和教訓。

  兩岸交流的特點和意義,最集中地表現於兩岸交流目標的確定。兩岸交流是促成祖國完全統一的必由之路、重要環節,這從根本上決定了,兩岸交流最核心、最基本的目標,只能是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服務。兩岸交流內涵豐富,領域廣泛,各領域實際的兩岸交流目標,都必然根據該領域在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進程中,面臨的最重要、最具戰略意義的問題確定。如前所述,國家認同問題,主要是台灣青年的中國認同問題,是兩岸青年交流面臨的最重大、最具戰略意義的問題。所以,強化兩岸青年共同的中國認同,必然是兩岸青年交流的目標。這是兩岸青年交流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當前和未來時期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戰略需要。

  如何通過兩岸青年交流,實現強化兩岸青年共同的中國認同,首先是台灣青年的中國認同的目標,是當前和未來時期中,兩岸青年交流局面的最困難、最重大的問題。多年來的兩岸青年交流實踐表明,交流中長期採用的一些做法,投入很大,也有一些成效,主要是聯絡、增進了相互感情,而且相當一部分台灣青年對大陸的好感有所增加。但據調查,台灣青年的中國認同並沒有同步強化,甚至還有所減少。顯然通過交流增進的台灣青年對大陸的好感,沒有昇華為中國認同的強化。但筆者發現,很多在大陸學校有過不同學習經歷的台灣青年,中國認同大多都有不同程度強化,甚至成為堅定的統派。這給筆者重要啟示,即教育,尤其是系統的教育,是強化台灣青年中國認同的最有效途徑。所以,積極吸引、接納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到大陸學校接受教育,特別是系統教育,應成為未來時期兩岸青年交流的重點內容。

  幾點結論

  1、在未來時期的兩岸新對抗階段,兩岸青年交流將面臨嚴峻挑戰。首先,兩岸青年交流的環境將明顯惡化、複雜化,兩岸青年交流將受到日益明顯的限制,規模、內容都將限縮,有的甚至可能中斷;其次,針對蔡當局通過大力推進“教育台獨”、“文化台獨”妄圖改變台灣青年國家認同的圖謀,兩岸青年維護共同的中國認同,將成為兩岸青年交流的核心目標,這將是兩岸青年交流面臨的又一嚴峻挑戰。

  2、未來時期大陸經濟–社會轉型的發展新階段,將給兩岸青年帶來更多的發展新機遇。兩岸青年如何充分發揮兩岸青年交流的重要平台作用,利用好這一平台,形成合力,不斷創新,共同參與大陸的新發展、分享新發展紅利,將是兩岸青年交流面臨的重要新機遇和新挑戰。

  3、不能簡單武斷地認為,“台獨”甚至“天然獨”已是台灣青年統“獨”取向的主流。實際上,台灣青年的統“獨”取向十分複雜,呈現“兩頭小中間大”的總態勢,即明確支持或傾向統一、“台獨”都是少部分,而大部分台灣青年的統“獨”取向,並不明確,也不穩定,表現出明顯的複雜性、易變性。“中間大”群體是台灣青年中的主體,也是兩岸青年交流的主體。他們不明確、不穩定、複雜、易變的統“獨”取向,是這一群體統“獨”取向可塑性的基礎,也是通過兩岸青年交流,實現兩岸青年維護共同的中國認同的基礎。

  4、不能把兩岸交流與對外交流混淆等同看待。兩種交流不僅性質、規則不同,尤其是功能和意義不同。兩岸交流是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必由之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這決定了兩岸交流的目標必然是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服務。作為兩岸交流重要部分,兩岸青年交流的目標則應該是,強化兩岸青年,首先是台灣青年的中國認同。事實顯示,通行的交流方式,雖可增加台灣青年對大陸的好感,但這些好感卻難以同步昇華為中國認同的強化。事實表明,台灣青年在大陸接受系統教育,是強化中國認同的最有效途徑。所以,大量吸引、接納台灣青年來大陸接受系統教育,應成為兩岸青年交流的重要內容。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7年2月號,總第230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