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信強:台灣青年開始形成較強的政治主體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13 13:22:27


復旦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任信強。
  中評社三亞4月13日電(記者 楊犇堯)上海復旦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任信強在出席由全國台灣研究會舉辦的“第七屆青年學者論壇”上發言表示,從去年“太陽花學運”以後,台灣青年開始從政治冷漠轉向高政治參與率。

  信強說,影響台灣年輕選民政黨認同的兩個重要因素一為政治身份認同,二為對政黨的兩岸政策的認同。根據台灣智庫的調查顯示,針對“同不同意國民黨的敗選是人民反對馬英九的親中與親財團政策”這一問題上,有52.7%的人表示“同意”,而僅32.1%的人表示不同意。這個調查結果反映出了這次九合一選舉中選民對於政黨的兩岸政策的觀感對於選票的影響。

  他認為,這種台灣認同的激增在很大層面上要歸因於台灣青年的成長環境。年輕一代的選民,自二十年前李登輝推行“去中國化”,開始塑造所謂的“台灣意識”,逐步塑造了台灣今天的“台灣主體意識”,有了自己的“國族認同”,今天台灣的年輕一代就是在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身上“中國基因”減少,這一代人的“恐中”、“反中”、“反統”情緒更加強烈,而在李登輝之後的陳水扁也是大力的推行台灣認同與“去中國化”。

  信強認為,對於許多政治問題不再採取回避態度,而是秉持自身價值對社會公共事務形成了特定的信念、承諾與心理傾向,包括社會主體意識、社會參與意識以及社會權責意識。對於台灣青年而言,其自主意識的增強不僅指對社會公共事務持有的信念、承諾等,還包括其對公共事務參與的“自主性”,渴望能夠作為政黨與財團之外的“第三種力量”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參與。這些意識與政治參與行為在“太陽花學運”中得到了發展與壯大,並在九合一選舉中得到了顯著的體現。

  因此,隨著台灣青年的經濟與就業環境惡化,加上近期大量的社會運動發生,民間力量的發展,伴隨著新媒體作用的發揮,台灣青年將逐步形成較強的政治主體。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