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從蔡英文“向原住民道歉”看台灣族群問題的本質與演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25 19:01:50


 
  台灣族群問題演變

  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分類是從上世紀70年代後逐步成型的。

  原住民族群。台灣學者蕭新煌等人認為,從民族學及歷史考古角度,“台灣現在的原住民族南島民族是全世界唯一分佈在海洋區域為主的人群”⑤。但事實上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台灣並沒有出現“原住民族群”的認同。原住民的認同與團體歸屬,主要限於自己的部落或部族。原住民不同部落之間的差異或敵意,甚至大於同漢民族之間的分歧和矛盾。直到1980年代台灣民主化與本土化進程中,才逐漸建構出相對於“漢人”的“原住民”族群意識和身份認同。據台灣學者研究,1624年荷蘭統治之前,原住民是台灣島上唯一的主人。隨著移民逐漸增加,原住民漸漸成為少數族群。日本佔領台灣後,為瞭解台灣原有住民的風俗習慣,成立了“臨時台灣舊習慣調查會”,設立“番族科”,並於1920年代將“番族”即後來所稱的原住民,分為八個族。1930年“霧社事件”後,原住民成為以漢人為主體的社會中的弱勢群體。⑥1945年台灣光復後,國民黨大致沿用此分類,認定原住民有“九族”(泰雅、賽夏、布農、鄒、魯凱、排灣、卑南、阿美、雅美),近年來又增加了邵族而成為“十族”。

  長期以來,原住民的“十族”之間地理分佈各異,語言、文化、習俗差異明顯,甚至存在很深芥蒂,彼此原本缺乏認同感。但從1980年代台灣民主化運動與政治轉型開啓後,“黨外運動”打出“住民自決”口號,借以打擊以外省人為主的國民黨統治的合法性。這也導致“原住民運動”隨之興起,原住民族群認同逐漸形成。由“原住民運動”所發展出來的“原住民”群體意識,是以漢人為參照物和壓迫者,從而增強了各部族間的認同感,願意聯合起來向漢人政權爭取更多的權力。但事實上,原住民中也存在漢化比較徹底的“熟番”,如邵族等,其在文化乃至生物特征上的族群特質已經弱化,更多是出於政治需要而強推的身份認同與族群認同構建。據台灣官方統計,截至2014年底,台灣原住民人口數約54萬,約佔台灣人口總數的2.3%,屬於族群中的絕對少數。

  本省人與其中的閩南人族群、客家人族群。一些台灣學者認為,台灣的“本省人”歸屬感,是在1945年台灣光復後才出現的。當時的本省人與外省人之間,雖然有著文化系統上的巨大差異,但並沒有不平等認知的成分。⑦造成二者看待對方由差異走向敵視進而形成不平等認知的轉折點,則是“二二八事件”,形成了被壓迫的本省人認知,使得外省人與本省人成為壁壘分明的兩個群體。而此前本省人內部差異明顯的閩南人與客家人之分,閩南人內部的漳(漳州)泉(泉州)矛盾,都在這一主要矛盾下被掩蓋了。 

  隨著台灣民主化與本土化進程深化,反對黨持續從語言、文化、歷史等角度嘗試建構“台灣民族主義”的想像,其中人數佔優勢的閩南人群體成為強勢群體,而這又引發本省人中的客家群體受壓反彈,於是在80年代出現“還我母語”等“客家族群運動”,導致“客家族群”觀念形成。

  外省人族群。外省人的族群觀念得到進一步凝聚是在政治上“大權旁落”,文化上優越感逐步喪失之後趨於明顯的。蔣經國過世後,國民黨內以李登輝為首的本土勢力逐步掌控局面,代表外省勢力的“非主流派”在政爭中落敗,隨後成立的新黨雖以“小市民代言人”自居,其“反台獨”、“反獨裁”的理念,以及選舉中訴求的“中華民國保衛戰”策略,一方面在外省人群體中發揮了政治動員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喚起了本省人的緊張感與歷史記憶,從而讓外省人之間抱團取暖的意識和弱勢地位感進一步增強。

  本次蔡英文代表台當局向原住民道歉,實質是在觸碰台灣敏感的族群神經,有以原住民之名,行推動“台灣民族建構”之實的企圖,用消費原住民歷史的方式,為“台獨”尋求歷史依據。當年處於草創期的民進黨操弄“打倒外省人”,“本省人出頭天”或可取得成果,但若繼續食髓知味、如法炮制,還想利用原住民話題向建構“台灣民族”邁進,則可能引火燒身。目前已經在台灣的原漢之間,甚至是原住民內部挑起了爭端、埋下了心結。

  蔡英文如何收場,外界正拭目以待。

  註釋

  ①嚴婉玲:“蔡對原住民道歉,何以帶來更多紛擾?”,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上網日期2016年8月3日。

  ②王甫昌:《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灣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12月,第9頁。

  ③王甫昌:《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灣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12月,第61頁。

  ④馬戎:《理解民族關係新思路:少數族群問題的去政治化》,《族群與社會》,吳天泰主編,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6年3月。

  ⑤蕭新煌等:《台灣全志》卷三 住民志 族群篇,“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11年12月,第3頁。

  ⑥王甫昌:《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灣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12月,第105頁。

  ⑦王甫昌:《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灣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12月,第66-67頁。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9月號,總第225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