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楊開煌:“一國兩制”非權宜計 港澳應努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20 00:54:43


台灣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楊開煌(中評社 楊天攝)
  中評社香港5月20日電(記者 楊天 林艷 孫儀威)第三屆“一國兩制”理論與實踐研討會5月19日於香港召開。此次活動由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主辦,在下午的專家論壇上,台灣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楊開煌發表主題演講稱,給予“一國兩制”以定位,並進行了評價,探討了“一國兩制”所具備的精神,以及港澳各方需做出的努力。

  楊開煌認為,客觀而言“一國兩制”作為一種“辦法”,可以說是“成功”的,迄今為止,甚或是一種“政策”層次來看,“一國兩制”政策,迄今分別運作了17、15年,證實了“一國兩制”已經不是當初的一個權宜之計的辦法,當今港澳的發展,強過回歸之前,尤其是澳門的成長速度,超過香港,成就非凡,而且仍將有其生命力;特別是我們把討論問題的基礎,嚴謹地擺在“一國兩制”文本的原意之上:即以承認“一國兩制”是以“一國”為起點,在“一國”之內才能“兩制”並存的問題,絕不是“兩制”並存於“一國”之上,只要不離開此一基礎,則作為一項“政策”,無論在香港或澳門都是成功的。

  楊開煌還就“一國兩制”的精神進行探討探討:

  “一國兩制”的構想,基本上仍是現行國家學說為基礎,但是增加了國家理事的難度,因為在“一國一制”的制度下,國家只須執行一套標準,而在“一國兩制”制度下,國家針對不同地區必須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再則在“一國一制”的制度下,基本上國家要處理好中央與地方以及國家與社會的關係,但在“一國兩制”制度下,國家除上述的兩套關係之外,還多增加不同制度間的地方與地方,以及不同制度間的社會與社會的關係;三則在不同制度下政府與人民的關係,也是如何“社會公正”的處理問題。所以“一國兩制”的精神可能是中共所歸納的“一個中國,兩制並存,高度自治,和平談判”,但是探討“一國兩制”的特色,則包括了:制度包容、制度借鑑、制度公平:

  “制度包容”當然是指資本主義制度與社會主義制度兩種制變,此二者原本是要相互消滅的意識形態,五十年代的蘇共曾提出“和平共存”,這是消極的不消滅對方,然而鄧小平的“一國兩制”則是積極的接納,而且付於法律的位階,所以包容對方。“制度借鑑”在中國大陸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社會主義不斷地從資本主義的制度中,借鏡在資本主義國家行之有效的辦法、政策,來加速自己的發展和進步,將此種向外國取經的作為,不論取經與外完全是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借鏡,“一國兩制”則是將取經的對象,內移到而一國之中而已,則更具有直接互補性,便利性的作用。“制度公平”公平、正義不是抽象的、空想的顧望,而是依附在歷史、文化的脈絡之中,換言之,只有在相同、相似的歷史、文化的脈絡之中,才能以“一國一制”去體現其“公平、正義,“一國兩制”的公平、正義正是體認在不同歷史、文化的脈絡之下的“公平、正義”,有些類似中國傳統對邊境民族的治理,採取“因俗而治”、“因民而治”的辨法,就是體現其公平、正義。

  楊開煌表示,上述的特點也不是突然生發的,而是在中國的行政文化中內生的特點,對行政的運作一向都有“大德不踰矩,小德出入可也”的傳統,所以在同一個大方向下,包容差異性是正常的,隨著中國政治環境的改變,其政策或制度也必然因勢調整,但注重以人為本中國傳統行政文化的人本思想,則是不變的原則,至少執政者的主觀認知上,這是不變的追求,這就是中國行政文化的大方向。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