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關係過了折返點
http://www.CRNTT.com   2020-02-08 00:08:00


 
  但是如果“維持現狀”是一種政策,那就意味著“維持現狀”將是一個相對長時間存在的新狀態,在新狀態下,因為是長時間的存在,因而並沒有真正走在解決問題的路上,對“維持現狀”的各方而言,就會有利有弊,或是利弊互見。那對誰有利,對誰不利呢?

  如果僵持各方的名分彼此確定,則綜合實力的大小和利弊成正比。

  如果僵持各方的名分彼此確定,則盟友的多少和利弊成正比。

  如果僵持各方的名分彼此確定,則策略的正誤和利弊成正比。

  以上的推論都是在“各方的名分彼此確定”的前提下,國際間各國在國際間鬥爭的一般規律。但是當其用之於“台灣問題”時,就出現了不協調性。

  首先、在台灣問題上直接參與角力的有北京、華盛頓和台灣,這三家中祇有北京、華盛頓是符合“名分彼此確定”的各方,台灣則不是。其次、在台灣問題上直接參與角力的各方之綜合實力,原本是不成比例,如今是中國崛起,美國霸權開始隕落,中美的實力差距已經縮小;台灣的綜合實力則依然不成比例。其三、由於“現狀”的起點不均等,所以“維持現狀”對台灣而言,從一開始台灣就注定是輸家,因為世界的格局已經基本確立,難以突破。對中、美而言,祇是解決問題的實力、策略、盟友的對比問題。但對台灣而言,由於處在名稱不一(中華民國、台灣、中華民國台灣、中華台北、金馬台澎獨立關稅區、中國台灣),名不符實(政治實體?獨立國家?追求獨立地區?),台灣本身的答案就不相同,所以“維持現狀”對台灣而言,代表的先是解決名分的問題,然而在當前的中、美格局下,台灣的名分、身份又是長時間的無解的大問題,“維持現狀”對台灣是無盡等待,是停留在原地的煎熬,一切沒有定論,一切沒有答案,也不知道何時,更不知道應如何以及迎向什麼定論、什麼答案,一切處在高度的不確定之中。這種“狀態”使得台灣的名分和身份處在“不能前也無法後”、“不能上也無法下”、“不能動也無法靜”的僵持現象,這肯定是不會滿意、無法安心的狀態。相反地,這令人焦慮,令人迷惘,為獨不可能,統一又擔心,這是可以操之在我的,我們做不了;中共何謂出手,美國是否出手,這是無法操之在我的“不確定”。長期的、集體的不確定感,逐漸形成了台灣社會特別是青年族群,開啓了祇顧現實“爽”的“小確幸”,感染了社會流行“小確幸”,又影響到政治上,政黨、政客祇想要現實權力,有了權力就必然無底線、無未來地濫用。嚴重的問題是當台灣集體沉浸在現實的“小確幸”之中時,世界在巨變,國際在巨變,中國大陸更是翻天覆地地變,而台灣依然以“不知變”之姿,過自己的小日子。所以“維持現狀”對台灣而言,才是“溫水煮青蛙”,原本祇消磨雄心壯志,慢慢腐蝕了台灣社會最根本的人人奮鬥、敬業、勤勉的美德。

  如今台灣人民給出的政治答案是願意繼續維持這樣的“現狀”,對中國大陸而言,這祇是有些失面子的平常事,過去四年的“維持現狀”,中國大陸在外交上、在國際場合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也越做越順手,軍事上也是針對的作為越來越常態化,這些作為未來都不必調整,無須改變;對美國右派政客而言,也是一樣,該讓台灣去衝撞的,該叫台灣為美帝埋單的,該要敲詐台灣也必然不手軟地敲詐。所以“維持現狀”對中國大陸有失面但無大害,台灣不急解決,中國大陸更加不急,對美國則大有利,因為目前不論從兩岸敵對分治,或是台灣的安全需要,都是符合美國利益的好事。而台灣則依然處於陀螺式漩渦中蹉跎,在國際上依然無法解決名稱問題,無法解決身份問題,而國際的活動空間進一步趨緊;在經濟上有可能面臨ECFA的不延續、RECEP的擠壓,以致產業外移,少子化的衝擊造成知識分子的失業潮等等。唯一可以自我滿足的,還是在台灣的內部事務上,繼續其內鬥的特長,塑造心理更遠離中國、仇視中國的台灣。

  四、和平統一的前景

  自1979年大陸的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倡議兩岸“和平統一”以來,兩岸的變化十分巨大,而最大的變化就是從原來“兩方”的遊戲,變為如今兩岸“三方”的賽局,多了外力的干預。從“和平統一”的角度來看,外力干預在以往也曾發揮過積極的作用,但如今為了遏止中國崛起的需要,外力開始扮演“拉偏架”的角色,從而對“和平統一”產生了負面的影響,促成當前兩岸的新形態,雖然國務院台辦發言人在日前發言時說“我們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⑤,而且在短短的二百多字中,三提“和平”,足見“和平”依然是當前北京對台政策的主軸,但是已經不寄於談判式的促和了,而是走自己的和平統一之路。至於是否採非和平方法促統,借用大陸學者周志懷觀察蔡當局的四項指標:第一,蔡英文是否以“漸進台獨”為己任,繼續升高敵意,堅持與大陸對立對抗?第二,蔡英文會否與基本教義派保持距離,包括她如何管控自稱為“務實台獨派”的賴清德們?第三,是否與美國沆瀣一氣,甘為美國棋子,配合美國遏制大陸?第四,是否依法切斷兩岸民間交流?⑥

  其實前三項都不用說,蔡一定繼續做,也必須繼續做,至於“兩岸交流”,蔡也不敢完全切斷,但在“反滲透法”的威嚇之下,“兩岸交流”大勢趨冷是可以肯定的,最終是否形成自然“斷流”,是比較值得關注的發展。一旦兩岸直航的班次減少,直航的地點減少,北京的“堅決增進台灣同胞利益福祉”、“與台灣同胞一道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⑦就會逐漸沒有新的對象,特別若在今後的兩岸交流中,再有一兩個人以“反滲透法”名義,遭受困擾,以致犯刑的話,其效應必然擴大,以目前的台灣新的情勢來看,此一可能性是存在的,則和平統一的前景,就會遭受嚴峻的考驗。

  而且和平統一的前景必然與北京“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和行徑”成反差,因為在新的台灣情勢下,北京的利台惠民的措施,在台灣敢於接受的,就會被“抹紅”,貼上“賣台”的標籤,所以要的人祇能不公開地拿,對北京而言,既缺宣傳的效果,也不能真正的普惠台胞;於是所謂的對台“軟、硬”兩手中,真正起作用的其實祇有“硬”的一手。而“反獨”,在台灣人民的感受就是“反台”,所以明明是北京在國際上維護一個中國的正常做法,在台灣就變成對台灣人民的打壓,以致於某些國家祇要在媒體動動口,台灣就感激涕零。這樣的反差,在台灣社會快速發酵,而台灣的新情勢又提供了台灣片面解讀北京對台政策的合理性,自然加速和平統一機會的流失。

  “國家統一”是幾代中共領導人乃至是全部中國共產黨努力奮鬥的目標,是絕不會放棄的政治目標,也極可能是習近平繼反腐、脫貧重大功績之後,最重要的決策。習上任以來,多次強調,“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⑧而經過幾年的奮鬥,中共在“統一國家”的力量上,大幅提升,已經有能力積極促統,反之台灣的政局發展,又是不斷邁向統一的反面。當前台灣新情勢,更是將兩岸關係推向關鍵的決定時期,這就代表了兩岸關係在法理上和事實上都不可能繼續“維持現狀”,應在可預見的未來,隨著中、美之間競爭的明朗化,台灣問題必然出現決定性的結果。

  五、結語

  以“兩岸關係”一詞來描述中國大陸與台灣的關係,在台灣大約是八十年代末才開始使用,九十年代之後,在兩岸盛行。所以從一開始就不是“兩國”關係,而是一國之內的“特殊關係”,這是兩岸當局在處理彼此的內部事務時,都在遵循的法則。所以兩岸事務主要的鬥爭戰場在國際,然而中國大陸的快速崛起,使得兩岸外交鬥爭也出現不對等的競賽。如今這場鬥爭,台灣縱使有美國的協助,其勝負也無懸念。果如是,當今台灣情勢的變化,也可能預告了台灣除棋子的命運之外,己經離開國際、離開未來更遠了。諷刺的是,台灣今天的選擇,恰恰是最需要國際舞台、最需要未來的台灣青年人所作的選擇。

  註釋:

  ①“卜睿哲談台選:‘一國兩制’大門早已關上”,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https://udn.com/vote2020/story/120920/4282774。

  ②同前註。

  ③“澳門真的被葡萄牙殖民了四百年嗎?”,KKNews,2017年10月25日,https://kknews.cc/zh-tw/history/xv9v3n9.html。

  ④白景文、李大偉、林韶姿,“澳門中等技職教育之發展—從殖民到回歸”,教育資料集刊 第五十五輯“2012各國技職教育,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36/pta_6021_8442522_16881.pdf。

  ⑤“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發言人就台灣地區選舉結果發表談話”,新華網,2020年1月11日,http://www.xinhuanet.com/tw/2020-01/11/c_1125450567.htm。

  ⑥周志懷,“選後台政局與兩岸關係觀察”,2020年1月12日,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hk.crntt.com/doc/1056/6/3/9/105663944.html?coluid=1&kindid=0&docid=105663944&mdate=0112000913。

  ⑦同註5。

  ⑧習近平,“政治問題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中國新聞網,2013年10月7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10-07/5346801.shtml。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0年2月號,總第266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