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吳子嘉:兩岸新局 民進黨的僵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14 15:09:06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資料圖片)
  中評社台北2月14日電/“張王會”的落幕,代表著兩岸的互動,從民間交流,跨越至公部門的直接會談,儘管雙方未碰觸實質議題,但這一小步,已是歷史的一大步;因為,這代表著官方交流的模式,已經完成實驗過程,正式進入排除雙方頭銜障礙的階段。

  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吳子嘉在今天該報撰文指出,儘管“張王會”的出現,並不能無限延伸成“馬習會”有望,但如果國、共之間能進一步發揮想像力,在敏感的主權議題及政治現實中化異求同;同時,馬英九也能夠展現維持兩岸政策穩定性的決心,讓習近平願意替雙邊領導人的會面承擔所有責任,那麼,“馬習會”將指日可待。

  “張王會”不是歷史的偶然,而是經過無數鋪墊工作後,兩岸發展下的必然。如果進一步拉長軸線,以俯瞰的視角來觀察這場會面,會發現台灣及北京當局,似乎是有默契地以三個階段,推動兩岸關係進入新的進程。

  這三個階段,分別就是摸石過河的實驗階段、處理兩岸官方頭銜障礙的突破階段,及兩岸展開政治對話與接觸的成熟階段。

  首先,在實驗階段部分,過去一年的兩大測試,其中之一就是王郁琦在去年八月,以視察駐館業務為由,赴澳門進行短暫訪問,與特首崔世安於澳門政府總部進行會晤。

  儘管外界並未對這場會面有太深刻的著墨,且王郁琦的行程也僅有一天半,但這其實已是歷任陸委會主委首次與澳門特首的正式會面;更值得注意的是,當時雙方就已經是以彼此的正式官銜互稱。

  緊接著,第二場測試,則是去年十月在峇里島舉行的APEC。當“習蕭會”結束後,王郁琦與張志軍,透過在會場大廳“不期而遇”的“自然互動”,展開檯面上的第一類接觸;而彼此稱呼對方的官銜,就是此次張王會所說的“張主任”、“王主委”。

  回頭看這兩場安排,除了是有著要替“張王會”製造一回生、二回熟的暖身意味,更重要的是,讓雙方能夠藉由沒有太大政治敏感性的方式,回頭測試內部反應;若遭遇反彈或質疑,就在方向不變的前提下微調行進路線。當這些極其細膩的實驗工作,經過再三測試沒問題,“張王會”也隨之浮上舞台,同時也正式進入處理兩岸官方頭銜障礙的階段。

  熟稔兩岸事務的“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向筆者說,所謂的兩岸官方接觸頭銜障礙,主要分為三大類別。

  第一類是具有強烈主權意涵的部會,像是“國防部”、“外交部”等,處理難度最高;第二類是主權意涵相對弱的部會,像是即將轉型為科技部的“國科會”、“農委會”或“文化部”等;第三類則主權意涵最弱的部會,像是首長名稱為主任委員的政府單位,而陸委會就是其中之一。

  這種由下而上,從弱到強的處理主權爭議手段,就如同在實驗工廠裡,從pilot test(小型實驗)轉化為scale up(比例放大)的過程,逐步而為,異中求同,目的就是為了達成下階段的兩岸政治交流進行準備。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