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林建甫:從粗放到集約 大陸改革難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2-11-20 09:25:51


  中評社台北11月20日電/台大經濟系教授、國政基金會財金組召集人林建甫今天在旺報發表文章說,中共十八大剛落幕,大陸發展經濟學者吳敬璉馬上在北京的“2012財新峰會”認為,十八大報告對各界的改革期盼作出了回應,並表示“重啟改革這一步已經邁出,下一步關鍵在落實。”吳先生的主張及論點,特別值得省思及玩味。 

  粗放型增長問題多 

  文章分析,大陸發展經濟學認為經濟增長的方式,主要取決於兩方面的因素,一是投入生產的人力資源,自然資源和資本的數量和品質;二是綜合運用這些資源進行生產的科技水準、管理水準和經濟體制。單純依靠第一方面因素,尤其以投資為主,而忽視科學技術和管理的作用,來實現經濟增長,就叫做“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而依靠提高科技水準,加強科學管理和建立合理的經濟體制,通過提高經濟效率來達到經濟增長,則是“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 

  吳先生認為,中共從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開始,就採用了粗放增長方式。這正是造成大陸這麼多經濟問題的根源所在。所以從第九個五年計劃開始要求將經濟增長模式轉變為“集約型”的增長模式。但是迄今成效有限。吳敬璉認為,原因是存在體制性的障礙,這些障礙主要有3點。 

  第一,政府在資源配置中仍然扮演主導的角色。中國農村的土地是屬於集體的,城市的土地是屬於國有的。但在經濟進步下,政府以一個很簡便的辦法拿到了大量的低價土地。因為在城市化過程中,大量農用土地轉移到城市中來。另外銀行體系基本上也是國有的。政府掌握了土地資源和信貸資源,在資源配置中就仍然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第二,GDP崇拜。大陸各級政府把GDP的增長速度作為政績的主要標誌,各級政府的財政狀況和物質生產增長的速度緊密相連。使得各級政府會動用配制資源的權力來營造政績。 

  第三,價格扭曲。市場的力量很小,各種要素價格由行政定價,慣例上往往壓低價格以利於國有企業降低成本,造成價格扭曲的資源配置。也促成了一種粗放增長方式一直維持,產生大量高能耗、高汙染的產業畸形發展。 

  消除矛盾亟須政改 

  吳先生認為從20世紀的最後10年,大陸在“計劃經濟”制度下開闢出一塊市場經濟的新天地,“但是大量計劃經濟的遺產,讓經濟發展體制具有統治經濟和市場經濟的雙重性和過渡性”,有“兩頭冒尖”的狀況。這狀況的背後就是一種新體制和舊體制之間的矛盾。 

  要消除這些矛盾障礙,不但需要經濟方面的改革,還需要政治方面的改革。例如檢討“十一五”期間經濟增長的模式雖有所改善,但是還是不盡如人意。因為有利於創新,有利於創業的經濟環境、法制環境沒有能夠建立起來。 

  因此大陸十二五規畫,必須考慮吳先生提倡的“頂層設計”,認為只有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民主化的改革道路,使上層建築更加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變化,才能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包容性的經濟和政治制度,大陸才有未來。 

  吳敬璉曾經被指責為美國間諜,因為透露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的經濟數據,差點遭來牢獄之災;也曾提出中國股市“賭場論”,主張維護市場規則,保護草根階層生計,被譽為“中國經濟學界良心”。前幾個星期吳敬璉才應邀來台,出席台北論壇基金會主辦的“經濟學大師座談”,及鴻海郭台銘建立“大漢溪智庫”首次公開的活動。高齡82歲的他依然侃侃而談,也讓我們見識到大師的風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