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趙建民:兩岸對如何增進互信理解相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25 00:58:44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趙建民(中評社 王秀中攝)
  中評社上海10月25日電(記者 王秀中)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趙建民24日出席“台灣光復70周年的歷史與現實”學術研討會時表示,兩岸間的主要問題,仍然是信任不足。若要關係獲得根本的改善,非得從政治互信著手不可。造成兩岸信任貧乏的根本原因,在於雙方對增進互信的理解恰恰相反。

  趙建民認為,國際和兩岸關係的變化,尤其是大陸經濟崛起,使得台灣民眾對政府在兩岸關係的角色期待,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除了“國家安全”維護者的既有職責外,還必須打破因兩岸關係窒礙而產生的僵滯格局,擔負創造利得的角色,這包括對兩岸關係以及國際經貿活動空間的開展,不過,這兩種角色在行使上卻有矛盾。

  趙建民表示,過去六年來馬英九對兩岸關係的開展,確實為台灣創造了新的機運,連帶地使得台灣的經貿國際活動空間也獲得異於以往的進展。但大陸經濟崛起而台灣卻相對低靡,對大陸的經濟依賴有增無減,國際經貿空間的進展相對有限,這些因素都使得部分台灣人產生新的不安全感,擔心經濟上無法自主、就業更加困難。吊詭的是,民眾對政府新的雙重角色的期待,不但相互牽制互為反比(利得愈多安全愈少),對安全的認知也發生變化,不再侷限於傳統的軍事外交領域。

  而在大陸方面,自2005年以來,陸方對台政策已出現根本的變化,具體而言,可以歸納如下:但“以經促政”的策略明確,陸方對台經貿政策不但強調“以量求穩”,七年內簽署了21項協議,也重視質的考慮,推出有利於台灣經濟發展的方案,但此擴大經貿交流的政策,是以政治漸進為前提的,恰為前述部分人士不安全感提供素材。就兩岸關係而言,陸方以經濟利得換取政治利益的策略,正好為台灣的新危機意識提供薪柴。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